每年农历四月初,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广场对面都会出现一条香香的“新街”。这条街会在五月初五突然消失,然后在次年悄然出现。与其说这是一条新的街道,不如说这是一个新的市场,一条由青海阿麦自发组织的“包厢街”。
端午节前一个月,心灵手巧的阿乃人带着自己辛苦一年的五颜六色的香包,来到平安广场对面的步行街上售卖。这样的买卖已经持续了十几年,阿奈人的团队也从最初的三五个人变成了今天的三四十人。久而久之,“包厢街”就形成了。
端午节戴香包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也是青海一大传统文化特色。香包,又称香囊、香包、钱包等。,有的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有的用破布缝制而成...这些香囊装有由中草药制成的香料,如白芷、川芎、曹勤、金钱草、山奈、甘松等。,戴在胸前,气味芬芳。
关于缝制香包,青海的阿乃人也有自己的智慧和喜好。有荷花、桃子、石榴形状的香包,代表平安、喜悦、家庭和睦、吉祥、夫妻恩爱。还有老虎、兔子、马、老鼠等孩子喜欢的各种动物形状的香包。这些香包不仅精致美观,而且寓意深刻。用青海话说,就是“精致”!
平安东村的辛奶奶在街摆了20多天的摊。辛奶奶旁边的一个类似“凤”字形的架子上,挂着各种香包,有荷花、生肖、葫芦、元宝、苹果、金鱼、蝴蝶等。,再加上平安、如意等绣字,喜庆吉祥。辛奶奶也在现场用针线条缝制新香包。“我从小就喜欢香包之类的手工艺品。现在我在卖香包,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自己制作香包的好处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我想把这些优秀的手工艺传承下去。我在这里卖香包已经七年了。”辛奶奶说。
在包厢街,许多市民都在选购适合自己心意的香包。有一起旅行的妻子,也有带着孙子的奶奶...五颜六色的香包也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注意。来自海南的佟宇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她选择青海作为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旅游。“没想到买了一个又漂亮又实惠的手工香包,拿回去给朋友。他们一定会喜欢的。”童羽说。
美丽青海,海东风情!在平安区的街头看到这样一条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香包街,既是对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传承发展,也是一道亮丽的街头文化景观。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原始简单的手工艺品,这些独特的香包,每一个都是老人用心制作的,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香包的生产也在不断发展。香包不仅是端午节的特色工艺品,也是节日的象征,还会作为旅游纪念品等。,这样会有更多的市场。(记者李庆玲)
作者:李庆玲来源:青海王灵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35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