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热梦柯巴,山里娃梦想成真的地方。

 2023-07-07 23:31:24

青海新闻网美丽青海客户端讯山里没有路,但是人太多,慢慢的光秃秃的山头上就会出现一个标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科巴孩子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金源藏族乡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黄河北岸,群山之中。初秋,走进金源乡科巴,金色的麦浪席卷着这个藏族村落。这是一个藏族村庄,由两个行政村组成,尚可村和夏克村。当地人叫它“科巴”。2019年以来,这里的“热梦柯巴艺术团”已有32名考生考上大学,开始了他们新的寻梦之路。

科巴,大山深处。

秋天的午后,蜿蜒的金源河穿过干涸的红土地,滋润着农田和牧场。沿着村子走,在一个农家院里,一群藏民孩子在唱原生态的歌。优美的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圣洁的地方,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徐清文老师的一句配角。2012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徐庆文从江南水乡来到青藏高原上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金源乡尚可村。

2012年,当时还是柯巴村志愿者的王洪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当地孩子为原型,创作了音乐剧《热梦柯巴》,热梦柯巴艺术团由此诞生。在藏语中,“热梦”是梦的意思。自艺术团成立以来,已有近50名学生参加。

“当年,去科巴的路很长。”科巴艺术团团长王洪波说。我第一次听说Coba是在2012年。那一年,王洪波54岁。翻翻地理坐标,柯巴位于青海东部化隆县金源乡柯巴村,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为了一个教书育人的梦想,王洪波背着近百公斤的书籍和行李,从北京出发,坐了三天火车和两次长途汽车,终于到达化隆县。

从县城到科巴,汽车行驶在断沙路上,一路颠簸,路边陡峭的悬崖让王洪波觉得汽车随时可能滑入深谷。天气精炼了这里的道路,也精炼了路人的心灵。窗外四面都是山,有山有山,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脾气,一变就变。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科巴。下了车,初春的冷风开始往衣服里钻。

不远处,一个接一个,脸色黝黑的孩子站在斜坡上,用明亮的眼睛盯着王洪波这个陌生人。当时,科巴小学是这个地区唯一的小学。校舍建在五个村中间,是一圈平房,一半是北京某机构捐的。

在王洪波来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小学的配套老师了,包括深圳的徐清文和肖淼。学校有近200名适龄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稳定的师资,孩子的学习基础很差。以五年级学生为例,一道简单的“分子分母”的数学题。王洪波说了7遍,但是没有人能听懂。你一问,孩子的同学一般都没有养成写作业的习惯,但是有些课程不写作业。

很久以后,王洪波意识到问题出在父母的观念上。很多父母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从未走出过大山,也不太重视教育。很多学生每天都起得很早,但是需要做完作业放羊才能来学校。当时,王洪波有一个想法不断冒出来:他想带孩子的学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科巴,梦想起航的地方。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相隔三个月来到Coba的徐庆文和王洪波发现了这些孩子人才。他们一拍即合,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比老师说的千言万语都管用。

今年14岁的加佐才朗和16岁的董志是表亲。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和舞蹈天赋使他们从小就喜欢唱歌和跳舞。于是,徐清文和王洪波把科巴村的学龄孩子聚集起来,让他们学习舞蹈基本功和声乐基础。

然而,在一个学期结束时,王洪波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

在几个热心人的努力下,安徽合肥市某单位因为看到王洪波每天发的微博人物,愿意带孩子学生出山。接到电话后,王洪波回到了科巴。他说,这可能是孩子学生的机会。

出山的消息在科巴传开,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山外是什么样的?”没出过山的父母长辈告诉孩子外面是草的边缘。

授课老师说,科技在外,知识无处不在。所有的答案孩子的同学都不懂。“火车怎么走?”"这座高楼有多高?"......无数的疑问难以用语言描述。与孩子孩子的兴奋相比,王洪波发现家长的热情并不高。

不同渠道的声音传到了王洪波,一辈子没出过山的家长们也有自己的担心:带着孩子的孩子出去,丢了怎么办?出了问题怎么办?如果它被卖掉了呢?

同时,主持人要求家长签署免责协议。第一次,王洪波带着柯坝小学200名孩子学生中的10个人来到了安徽合肥。

关于表演,王洪波说这是他刚到科巴时看到的罕见的光芒。他记得放学后,这孩子的孩子总是带他去河边玩。河边,这孩子载歌载舞,唱着唱着,带着科巴和大山的味道,姿势不断变化,不重复。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王洪波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敏捷。听,那个声音,夹杂着金属的味道,很纯粹,没有节拍,没有打断,只是在唱歌。他们的歌,带着淡淡的惆怅,也包含着舒适的宁静,如田间的尘土,飘散着,忍不住进入你的心里。

王洪波说,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带着这孩子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因为只有在天安门广场,它才配得上孩子学生的期待和渴望。

第一次出门后,为了打消孩子同学的疑虑,每天晚上孩子同学都要和领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领队会一一解答。给孩子的同学解释这是什么,让他们学会认知新的世界,然后把新的内容带回山里。不久后,10 ^ 孩子安全返回科巴。除了带回礼物,他们还带回了在外面看到的东西...

回到2021年的秋天,已经成立九年的“热梦柯巴艺术团”依然活跃在大山深处。但如今,除了山和水,科巴的一切都变了。

腰踢,无论是土坯房的院子里,还是牛棚场,在科巴,随处可见孩子人练习的场景。他们经历了冬天的爬冰卧雪,夏天的风吹日晒,日复一日的基础舞蹈训练,只为实现梦想。

科巴艺术团教学老师、设计总监徐庆文告诉记者,近年来,科巴孩子的表现让老师们倍感欣慰。老师们深入挖掘当地藏族人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编排了一系列歌曲、音乐剧、木偶戏和《热梦柯巴》、《勇敢的男孩九台》、《奶奶的女儿》等歌曲。

“我想通过唱歌跳舞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科巴艺术团的演员加佐告诉我的。脱掉你的舞鞋,他们是帮奶奶干农活的农民孩子。当你放下农活,他们就是舞台上的“金嗓子”,在国内外的很多舞台上都见过。

2014年,歌舞剧《热梦柯巴》在深圳锦绣中华大剧院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并赴澳门巡回演出。2018年荣获“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戏剧奖”,参加北京国际青年文化艺术交流周,荣获舞蹈金奖。同时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语言大赛金奖。2019年8月,热蒙柯巴艺术团作为中国青海民间艺术团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与荷兰、俄罗斯、蒙古等13个国家的代表团同台演出。

提起走出大山的经历,科巴艺术团演员毛拉仍让我无比激动。“第一次出山是深圳,我坐飞机。当我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和大海时,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兴奋。当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毛彩让说。

18岁的索娜姆·卓玛身材矮小,扎着马尾辫,皮肤光亮,她是热梦柯巴艺术团的队长。去年,她高考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学舞蹈专业。她是小组中第一个收到录取信息的成员。

2015年,热梦柯巴艺术团在青海正式注册。同年,村里成立了艺术中心。以前只能露天训练的孩子学员,现在有了相对规范的室内训练场所。

索娜姆卓玛是第一批加入艺术团的。艺术团成立之初,没有训练的地方,大家就在村里打谷场热身踢腿,沿边拉伸土墙,桥边压腿。现在,在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沙尼瓦索南卓玛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我们不怕我们受多大的苦。现在考上了大学,希望以后能在离家乡更近的地方工作,自己为家乡做点事,让家乡的孩子同学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索娜姆卓玛说:“一路上有很多人帮助了我们的艺术团。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给他们最大的回报。”

科巴,梦想成真的地方

“我叫贾扬基。我考上了青海师范大学,已经考上了这个学校的舞蹈专业。”

“我叫周茂卓玛,考入宝鸡文理学院,舞蹈专业。”

“我叫格里措。我考上了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考上了舞蹈专业。”

“我刚让董志,我考上了山西传媒学院,编导专业。”

……

九年的坚持,九年的训练,这32个孩子可以说承载了Coba艺术团的梦想,也承载了Coba的梦想。当录取通知书陆续送到科大,送到孩子学生手里的时候,王洪波说,再苦,32个孩子学生也要上学。

去年,Coba艺术团的20名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在科巴这个小山村,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喜事。得知这个消息后,科巴村沸腾了。然而,在这惊喜的背后,也有孩子对艺术院校的高收费望而却步,甚至有孩子打了退堂鼓。毛卓玛和格日错姐妹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化隆县教育部门提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原籍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也可以申请雨露计划。据海东市化隆县教育局资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化隆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为孩子学生提供了东西合作阳光雨露项目、新生入学项目、化隆县基金会部分项目。此外,每年高考结束后,学校、教育局救助中心、化隆县红十字会、工会等机构都会对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进行认定,从而圆他们的大学梦。

目前,化隆县已为国家扶贫“雨露计划”项目建档立卡,资助高职高专学生302.6万元,帮扶学生540人;“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实施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1039.86万元,为1707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贷款;中国地质大学资助的项目已落实16万元资助55名大学生,34万元资助320名学生。

从仰望大山到走出大山,从走出大山到实现梦想,Coba 孩子的同学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支教老师的辛苦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357.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