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5月22日消息(记者滕萌)“以前山上的日子面朝黄土,现在我们坐在文化长廊里,不仅干净,抬头还能看到党的好政策,国家的惠民政策。这样的生活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的花甲老人李宏宇坐在蔡家堡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诉说着自己的幸福,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
彩宝乡搬迁村鸟瞰图(Yangguang.com互助县委宣传部供图)
现在,站在蔡家堡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整齐的砖混新房、干净的农村硬化道路、便捷的健身休闲广场、房前屋后精致盛开的鲜花、人来人往的集贸市场,村里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远处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文化、移风易俗等内容的文化墙,在“青砖贴瓦漆”中显得格外耀眼。
互助县蔡家堡刘村(互助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环境,令人满意
上刘家老村地处典型的浅山干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村里的村民靠守着几亩薄田养家糊口。“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工作难”成为刘氏家族世世代代无法摆脱的魔咒。
2016年以来,依托精准扶贫政策,乡党委、驻村工作队、村委会齐心协力,修农村公路,建新村,拓展经营链条。最终,2018年,尚流村201户587人搬迁至上刘家新村。
“如今,上刘家新村位于互助县唐川河灌区下游,东西毗邻宁沪高速和胡宁西路,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就业渠道增多。先后实施了便民工程、雪亮工程、欣彦工程。村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身为退役军人的党支部书记刘连斌坚定地说。
“现在我们家住在86平米的砖混新房里。村里路灯明亮,绿化好,风景好。房子里有给排水,天然气,无线网络。广场上有健身器材和各种文化墙。当我们有空的时候,这对老夫妇会去散步和锻炼。用校车将学生运送到学校门口,这条路是通往西宁市区和互助县的路。太方便了!”刘连文感叹着。
“2021年7月,我来到这里工作。离家近,还能兼顾家人和孩子。我一个月收入近3000元,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机会。”村民魏说。
魏的工作是村里的食品加工作坊,也就是刘家的扶贫工业作坊。2020年6月,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尚流村打破了村集体经济“零”的局面。全村先后有约35人在作坊打工,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05.98万元。
蔡家堡乡六里山村(Yangguang.com互助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行业,快乐
在后湾新村,我们看到一栋三层小楼,上面刻着“蔡家堡乡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字样。“十二五”末至“十三五”期间,在互助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蔡家堡乡搬迁9个村4737人。得出的结论是:乡镇党委政府要动,要稳,要有事做,要致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9个搬迁村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4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村后续产业项目发展资金240万元,在后湾新村蔡家堡乡建设便民集市。
“我们采取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共赢,最大限度地方便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群众的生活”。沃公司执行董事、孙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培干这样说。
接下来的时间里,9个村的“两委”主要负责人开始招商引资,挨家挨户动员。
“这个大包袱压在我们身上。我们不仅要对公司负责,还要对拆迁户负责。”沃公司董事、六里山村委会主任郭全珍斩钉截铁地说。截至目前,医院、农商银行、餐厅、超市、洗车场、保险公司等商铺已经入驻。
伴随着红烧肉的香味,记者来到了这家家常红烧肉餐厅,看着老板热情的招待。我们知道,从大山深处走来的蔡家堡人,并没有失去拼搏的精神。“我在唐川有一家商店。知道老家的店铺都是出租的,就赶紧来这里开分店,增加我们家的收入。这一年,村上还把我当富户领导,把我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别提有多开心了!”老板毛树清兴奋地告诉记者。
每个人都有事情做,每个家庭都有收入。便民集市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人们增收致富的一条路径。
蔡家堡乡上刘家新村扶贫工业车间(Yangguang.com互助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教室,舒适
精美的剪纸、独特的书法、别出心裁的围棋、美丽有趣的插花……2021年8月24日,蔡家堡乡“春声”传统文化研究基地正式揭牌。通过交流、研讨、现场演示等方式。,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呈现给青少年。同时,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呈现、阐释和传播。
正在学习书法的二年级学生蔡说:“我今年上三年级。第一次学书法,还收到了学习礼物。我很高兴能坐在精心布置的教室里。”
“娃娃的学生放假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玩手机,这很棒。研究班就开在他们家门口,娃娃的学生有去处,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支持,感谢党和政府为娃娃学生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来研究基地看娃娃的学生家长蔡说。
看着认真学习的孩子学生,大二村党支部副书记蔡德印说:“研究基地将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国学、体验文化、学习技能的场所,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新的展示平台。我们将更多地利用它,真正把基地变成一个新的基层文化阵地,供人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和娱乐。”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彩宝乡党委坚决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结合新时期文明实践,形成集书法、绘画、剪纸、围棋、茶道为一体的研究基地,让广大青年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重要节日重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耕读传家, 尊德爱美,团结互助,刚正不阿,奋发图强,勇闯天下”说起建基地的初衷,蔡家堡乡组织委员马如是说。
目前,研究基地已举办了“古香古韵迎中秋,新风貌暖人心”等5项主题活动,开展了30多场集中研究会,6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研究课。
深入大山,无论是翻天覆地的环境变化,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还是欣欣向荣的精神追求,蔡家堡乡都将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的文明实践,践行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469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