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
地震突如其来
波及范围3.58万平方公里
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受灾人口24.68万
……
从救灾到重建
从震后到振兴
12年间
玉树在伤与勇中重新出发
废墟之上的玉树涅槃重生
青藏高原的蓝天下
新玉树笑迎春风
下面这些数字
记录着那场救援之中展现的
中国力量
人民子弟兵
“我还能再救一个!”

某处教学楼一角的废墟
突然因余震而发生了形变
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
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
几乎等于送死
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
让正在救援的人马上撤出来
然而此时
几名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
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战士们听见后立刻往里冲
此时,余震再次降临
坍塌的建筑眼看就要往下陷
那几名往里钻的战士
马上被其他战士死死拖住
一个刚从废墟中
救出孩子的战士跪下来大哭
对拖住他的人说:
“里面还有孩子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我还能再救一个!
求求你们再让我去救一个!”
此刻的场景
无人不为之掉下眼泪

震后黄金8分钟“亮剑”
2010年4月14日16时
地震后的玉树县结古镇损失惨重
江河呜咽、满目疮痍
将近3000名同胞罹难
24.68万民众流离失所

2010年4月14日7时55分
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官兵闻令而动
第一时间展开抗震救灾

仅仅8分钟时间
武警玉树支队400多名官兵
就冲向了废墟之中
不顾频发余震中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
不顾危险争分夺秒地
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到处都是废墟
到处都是瓦砾
到处都是灰尘
……
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
官兵用手掏、用铁钎挖
手上、身上
都划出了血痕、磨出了血泡
头顶、脚下
处处面临砸伤、砸残的危险
但谁也没有退却半步
“救救我,救救我……”
搜救过程中
一间摇摇欲坠的屋子里
传来一名男孩的呼救声
战士谢宇毫不犹豫地冲进去
然而就在他抱着男孩跑出来的瞬间
余震突然袭来
屋子轰然倒塌
未来得及救出的父母不幸罹难
在即将坍塌的楼房里
在砖石频落的危房中
官兵们将生死置之度外
义无反顾地冲向救人的废墟

8时30分
当支队15名官兵
赶到受灾严重的西杭村救援时
强烈的余震发生了
四周房屋的残垣断壁
开始出现严重倾斜
发出吱吱的声响
不断滚落下砖头和碎块
没有命令,没有退缩
他们全然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全
硬是救出一个个被困群众

8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
或许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但在灾难面前
他们给了群众生的希望
不到8小时3支救援队赶到
抗震救灾,速度就是生命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
震后72小时内
从废墟下成功
抢救出7856人
救活6761人
转移22.5万人
救出埋压群众2008人
最好效果救治伤员
以飞机运送为主
汽车运送为辅
累计转移到外地的重伤员达3109名
实施的1284例手术中截肢19人
最优服务安置群众
一周之内
运抵灾区的救灾帐篷超过2.5万顶
各类救灾物资超过千万吨
18.8万群众领取到生活困难补助

2010年4月14日20:20时,空军两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运送的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到达玉树开展救援任务 谭超 摄
在西宁曹家堡机场
救援人员登机赶赴玉树
玉树地震发生后
西宁至玉树的航线
被灾区群众称为“空中生命线”
西宁至玉树距离800多公里
开车约需14个小时
空中线路仅需1个小时
是救援人员抵达灾区最快捷的途径

4月15日,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救援人员登机赶赴玉树
“不到8小时就有三支救援队赶到玉树!
我看到了国家的力量!”
时任玉树州红十字会秘书长的格扎说
在地震发生后的四日内
空军执行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任务
共出动各型运输机70架次
空运救援人员1444人
车辆9台
帐篷及食品等
物资780多吨

空军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运送的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到达玉树,立即开展救援任务谭超 摄

4月22日
牧民们在隆宝镇的
救灾指挥部领取救援物资
从玉树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开始
隆宝镇政府每天都定点
向受灾牧民发放救援物资
隆宝镇下辖6个村
最远的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近60公里
而最远的牧民居住地
距离镇政府将近七八十公里
但镇政府一直努力
将救援物资
尽快发放到每一位受灾牧民手中
1800多面红旗
2010年4月27日召开的青海玉树
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介绍
当时已有1826面党旗、国旗
等旗帜飘扬在玉树灾区
地震发生后
青海省委组织部连夜购买
和赶制310面党旗、100面国旗
和330面印有“党员突击队”
“党员救援队”等标志的红旗
15日一大早送往灾区
目的就是让灾区群众
感受到党和政府
一直在自己身边

2010年4月26日,一位玉树县隆宝镇措桑村村民在救灾帐篷前露出微笑
“地震前
我们也一直在给孩子讲国旗的意义
但地震之后
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尼玛江才说
一天包扎处理1009个病人

草原上的“七朵雪莲花”
地震发生当天
吉拉带着姐妹们一起
包扎处理了1009个轻伤病人
转运了36个重伤病人
由于没有足够的帐篷
还有56个病人
住在卫生院未倒塌的院子里
4月夜晚的玉树,寒风呼啸
七姐妹就在院子里凑合休息
互相间谦让着唯一一件军大衣
……
助产士扎拉一直忙于接生“地震宝宝”
直到震后第26天
才和7岁的儿子劫后相见,喜极而泣
“地震发生后
镇上的伤员陆续集中到了卫生院
后来结古镇上的伤员
也送到我们这儿
忙得连害怕的时间都没有”
蒋晓玲说
地震发生时
蒋晓玲已经有4个月的身孕
但为了伤员
她一次次冲进危房里
抢救药品,挽救生命
17小时抢修电路

2010年4月15日1时15分,夜幕中的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被新架设的电灯照亮。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来电了!来电了!
在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
7.1级地震后的第17个小时
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
被新架设的电灯照亮
远在150公里以外的拉贡水电站
成为点亮玉树灾区的火柴
玉树已焕然一新
12年前
一场地震让这片土地
遭受重创
12年后
时光抚慰伤痛
这里已然重获新生

我们未曾忘记
在这场灾难面前
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团结
不忘人民子弟兵们的守护与奉献
不忘默默付出的所有人!
愿格桑花更美
酥油灯长明!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6118.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