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姑娘江楠:我和雪豹约好了。

 2023-07-08 00:36:08

青海新闻网美丽青海客户端讯27岁的云南人姜楠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雪豹与草原保护队项目的协管员。对于雪豹来说,去年10月她来到青海后,就在高山峡谷中奔跑。在野外监测雪豹的路上,她不仅目睹了雪豹两次,还目睹了兔肉、白唇鹿等其他野生动物。她说,在青海看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令她难忘。

一天爬了三座山。

藏族自治州玉树州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是三江源地区最容易遇到雪豹的地方之一。目前,至少有23只雪豹在这里被确认。

雪豹,被称为“山中的雪王”,是三江源地区的旗舰物种。在哈秀乡“追豹”的一年多时间里,江楠已经能熟练区分雪豹和其他动物的粪便,并掌握了在野外放置红外摄像头的经验。

“如果一个地方有大量的雪豹粪便,说明雪豹经常来这里。”江楠说,到达玉树后,她通过藏族同事阿吾扎拉认识了云塔村的牧民班长。在一年的工作中,他们相互学习,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为更好地监测雪豹奠定了基础。

培训社区监测员,与当地牧民沟通,是江楠最重要的日常工作。江楠说,她对社区监控更感兴趣。当地的传统文化在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文化传承、野生动物保护的约定俗成等方面都与其他地方不同,这也是对她触动最大的地方。

江南几乎整天都在野外。一大早,她和同事赶到野外安装红外摄像头的悬崖。他们把红外摄像头拍摄的资料拿回驻地后,整理数据写了报告,然后把报告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

10月底,江楠和同事去了云塔村。他们必须在一周内检查安装在云塔村的20个摄像头站点,更换电池和存储卡,回收红外摄像头材料,并增加25个摄像头站点。

小区监控会第一天,江楠向监控员说明情况,红外摄像头要从20个增加到50个。在没有新显示器的情况下,14台旧显示器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多。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还是愿意做的。

江南说,有一个牧民非常努力,多年的工作让他经验丰富。他选择把相机放在有许多野生动物的地方。

一天早上,江楠准备了望远镜、相机和水准备上山,同行的还有同事扎拉和一个牧民。这一次的任务是更换云塔村三个地点的红外摄像机的电池。通往目的地的路在通天河边上。由于积雪和之前的路面塌陷,道路又窄又滑,前进极其困难。尽管有许多困难,他们并没有停止前进。江楠和同事们走了大约3个小时,到达了第一个雪豹观测点。

到达观察点后,江楠蹲下来查看红外摄像头拍摄的画面,确认是否有野生动物。江楠说,相机状态良好,拍摄雪豹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有时候相机会被动物破坏。当天,她的同事负责另一个观测点。上山后,她发现相机坏了,只好原路返回。她拿着装备又跑了。

虽然是一个山头,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他们需要先爬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装上摄像头,然后下到另一个山头,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上上下下。江楠克服了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天下来爬了三座山。

江楠在野外架起了红外摄像机。

我一天走了15公里。

野外监测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对于江楠来说,恐高是最难克服的困难之一,因为雪豹经常出没在山脊和悬崖上,红外摄像头只能放在这些地方。

江楠说,雪豹喜欢在悬崖上活动。要调查研究它,他们只能慢慢克服恐高症。当他们意识到某个地方有危险时,他们会试着慢慢走。等他们走的多了,就慢慢适应了。

对于江楠来说,玉树的攀登经历并不辛苦。来三江源之前,她在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研究大熊猫。“那时候你可能要翻过好几座山才能到达目的地。”她笑着说。

《追豹》女生不仅有一天爬三座山的经历,有时因为工作需要,还要一天走15公里山路。江楠说,有一次在祁连山的无人区,因为没有路,车只能开到山脚下。他们不得不沿着河岸走进山沟,从下午3点到晚上8点,花了5个小时才到达山沟里的摄像点。他们给三台红外相机换上了新电池和储蓄卡,回收了拍摄素材。这一天,她走了近15公里。

在艰苦的野外工作中,她也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母爱。江楠说,10月25日,她在通天河对面的山坡上遇到了一只雪豹和一只白唇鹿。当时她听到对岸有只白唇鹿在尖叫,觉得很奇怪。白唇鹿是群居动物,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在某个地方。它们一般不会发出声音,除非遇到危险,对周围有所警觉。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前面有一只雪豹。雪豹抓住了白唇鹿幼崽,白唇鹿想救它,却无能为力。

探测到两只雪豹。

雪豹保护任重道远

从外地回来后的一个星期里,江楠和同事们把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整理,根据数据写了一份报告,把存在的问题向社区进行了汇报。

有一次,一个红外摄像头打不开,让江楠有些着急。她在地上蹲了一会儿,终于发现牧民把电池装反了。看到江楠把倒着装的电瓶拿出来,一旁的牧民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除了安装红外摄像头,姜楠还有另一项同样重要的工作——“给当地牧民监视器上课”。在云塔村,一批牧民自愿加入社区监测工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为他们提供了红外相机、望远镜等设备。江楠和他的同事会带牧民上山,教他们如何安装摄像头和更换电池。

姜楠介绍,14年来,已有30多名年轻人来到青海,参与山水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填补了我省雪豹调查的多项空白。

江楠从2018年开始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自从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圈,接触了动物生态学,我觉得我很喜欢,以后也想在这方面发展。来到青海,我可以接触不同的事物,了解这里不同的文化。为了这份初心和爱,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江楠说。

江楠坦言,以后会回到校园继续深造。在她看来,要想更长久地从事动物保护工作,需要更好的理论知识基础。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事实上,离开后,仍有很多人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持联系,远程支持青海雪豹保护。

江南。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4806.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