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第一湾。
一条宽阔的河流。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下的誓言。
扎曲河上的彩虹桥。
五彩斑斓的龙宝湿地,无数的鸟儿在自由飞翔,摄影师们在静静地拍摄着鸟儿飞翔的姿态,一幅幅生态和谐的动人画面。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祖国河流的源头,生物多样,风景独特。站在新时代发展的起点,玉树州将在生态旅游产业上大做文章。
把青海建成生态旅游示范省,最大、最美、最稀缺的生态在玉树。此外,全省将建设公路之旅示范省,最美的214国道连接拉萨、昌都和甘孜北部,千年唐蕃古道贯穿玉树。因此,玉树在全省生态旅游示范省和自驾游示范省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处三江源,玉树的生态旅游资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提升旅游经济,必须走三江源乡村公园的发展道路,符合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游憩服务。玉树将以“打造国际知名、国内知名、省内首选的高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出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户外拓展、生态体验、环境教育、科研探索、体育竞技、民俗风情、草原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题,打造三江源国家公园世界生态旅游品牌屋脊。不会关注5A和4A景区建设,不会采纳。
对于这一点,玉树州旅游局局长阿沙永红的想法很明确:“通过1%的利用换取99%的保护,是玉树生态旅游目前的发展路径。”
所谓1%的利用率,是指以旅游基础功能建设为起点,以泉州“12345”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为中心,用3-5年时间,完成智慧旅游、指示牌、观景台、木栈道、旅游公厕、自驾游营地、对外窗口建设、旅游高速公路、通信信号在全国的覆盖。99%保护,即除了满足旅游的基本功能建设外,更多、更大、更好地让生态回归自然、原始、纯真。用更严格的生态红线、更严格的生态管理和保护、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真正实现玉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玉树将通过体验自然,着力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在这个过程中,要算好生态保护的账、传统文化挖掘的账、民族团结的账、民生福祉的账、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建立的账,努力把玉树打造成真正的民族公园和人类户外生态旅游目的地。”阿永红说。
映客+创始人梅项容曾经说过,“普通人的生活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他对玉树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突出原生态,让游客感受玉树的山山水水,感受玉树天然食材营造的最独特的风味,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与当地人分享他们盛大的节日和他们的快乐。
“在当今旅游文化市场,演出一直是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游客到了当地也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歌舞作为文化的载体,既能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能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梅·项容说。
无独有偶,玉树州与BTG集团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造一流的康巴民族歌舞团,向游客展示当地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在梅看来,从产业角度看,玉树是旅游级度假胜地。原生态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产业链的规模化,都是值得投资的。
长江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都来自玉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生态保护责任重大,需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玉树州在发展生态旅游时也会做好“水文章”。
在玉树,田野里的农民,草原上的牧民,都认为看江源是人生一大幸事。他们尊重并热爱水。“水”在玉树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山川的敬畏渗透在玉树广大人民群众的宗教活动和日常生产生活中。作为三江源的玉树,在传承和展示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成为凝聚各流域人民共识的纽带。
“你住在长江头,我住在长江尾。天天想你,一起喝一条河。”长江连接着人们的情感纽带。
连续三年举办的“蓝梅之约”,是因为喝了澜沧江(东南亚称湄公河)的水,让玉树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距离一年比一年近。
孕育了中原文明的黄河,至今仍在奔腾咆哮,滋养着炎黄子孙,让文明源源不断。
这三条大河都发源于玉树,共同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哺育和浇灌了中华五千年的东方文明。
日前,在通天河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下,部分旅游行业名人宣誓保护三江源。纪念碑底座高6.621米,象征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季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底座占地31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31.6万平方公里;纪念碑由56块花岗岩组成,象征着56个民族的中国大家庭。双手托举的造型,表现了对“中华水塔”和“三江源”的保护。
“虽然我们无法到达真正的源头,但在纪念碑举行这样一个‘祭拜母亲河’的仪式非常有意义。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与水的关系。”一位参与活动的知名旅游博主告诉记者。
在央视魅力中国城的城市赛中,玉树的比赛有一个环节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56个民族的56个孩子代表倾倒三江源的清水。那一刻,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
而对于玉树大赛的“水”元素,通过相关环保人士的介绍,著名歌手、主持人戴军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玉树发展生态旅游时,要打好“饮水思源”这张牌,向全国乃至东南亚的游客发出邀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玉树,从而进行一次源头之旅。
“得知玉树如此默默奉献,致力于保护高原腹地的三江源,我个人非常感动。我也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希望去玉树看看。”戴军说。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玉树州委州政府把保护江河水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产业结构,规划绿色经济模式,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把打造特色三江源文化品牌作为玉树人民奔小康、发展特色经济的动力。
“三江源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生命之源,对中国的水源、生态、气候都至关重要。三江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保存着山河祭祀的基本文化形态。今后,我们打算将三江源母亲河公祭列入游客必不可少的行程。在巍峨的昆仑群峰下,在三江源潺潺的清源河畔,我们将以经典的仪式程序,唤起参与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保护河流的共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阿永红说。
随着世界遗产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玉树肩负起了保护生态高地的重任。“山更绿,水更绿”已经成为玉树人最高的使命,最重的责任,最大的担当。禹州生态旅游的发展必然以此为基础,打好“生态牌”和“文化牌”,做好“水文章”,真正让游客走进玉树,感受玉树,体验玉树,通过游客的口碑把玉树做大、做强、做实。
作者:潘玲来源:青海日报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4819.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