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美丽青海客户端讯(记者陈程恩报道)当传统古村落与乡愁记忆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作为玉树市最大的民宿之一,伊曲卡山庄不仅将“诗和远方”融入农耕梦想,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
3月28日,记者一行驱车从结古镇南出征途,穿过水草丰美的龙宝草原,沿着伊曲河来到伊曲卡山庄。摸着矮墙,穿过庭院,绕过磨盘石凳,一排排古老的藏寨韵味十足。
50岁的伊曲卡别墅主人蔡卓玛是杰拉村的村民。因为兄弟姐妹多,家里并不富裕,所以卓玛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来到结古镇谋生,卖被子,卖窗帘,开饭店。2013年,随着玉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好,卓玛抓住机会开了一家酒店,做得很棒。
卓玛,一个有钱人,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着家人回杰拉村的老宅住几天,和亲戚聊聊天。但她每次回到家乡,看着那些无人居住、每况愈下的村庄,都觉得很不开心。
界村四面环山,伊曲河穿村而过。由于历史原因,所有建筑均采用传统土木结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当地原始古村落的风貌。是今天玉树保存完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之一。
有这么美的风景和资源,村民并不富裕。
杰拉村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必须严守生态底线,工业和养殖业都不能发展。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不容易,因为地处高山,耕地稀缺,种植业一直上不了规模,效益不高。由于缺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很多村民纷纷外出,村子变得空心化。
但在蔡卓玛看来,家乡的古村落、山水、传统歌舞、村民的传统手工艺,都是打造B&B 旅游的难得资源和禀赋。几经心理挣扎,她做了一个连亲戚朋友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回老家做民宿,保护古村落。
2019年,只有卓玛一个人跑遍了成都、西藏等地的民宿。通过调查研究,他最终决定打造“民宿+生态旅游大棚采摘+餐饮+休闲+娱乐+手工+露营+特产销售”多重业态的山庄。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仅2020年卓玛就卖掉了自己的房产和商铺,带着800多万元回到了杰拉村。
改造低矮破旧的废弃村屋,修整村道,设置太阳能路灯,民宿配套材料到位...别墅的规划、施工、材料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环节。她之前没接触过,也在学习摸索中。只有她能体会其中的艰辛。2021年11月,别墅正式开放。屋内陈设简单大方,屋外庭院简单安静,很快吸引了远近游客。
随着山庄游客的增加,卓玛解决了杰拉村本村及周边30多户村民的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罗松旦增就是其中之一。罗松丹增之前靠挖虫草和打零工为生。在蔡卓玛的影响下,他主动学习餐饮管理,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一名主管。他媳妇也成了别墅里的服务员,夫妻俩一个月能挣7000多。“以前我们家的收入主要靠挖虫草维持。2020年建别墅的时候,我夫妻来了。我们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5月份会有一个月的虫草假期。现在我们一年赚10多万。”
在蔡卓玛的影响下,村里很多村民开始转变思想。随着别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他们也学会了在自家门前开超市和餐馆。
2021年,杰拉村投入乡村振兴资金40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与依曲卡山庄采取村企共建模式发展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很看好这个项目,因为它既能保护和充分利用安冲乡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又能壮大杰拉村集体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玉树乡村振兴局局长索昂·文清说。
近年来,玉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生活越来越好”的嘱托。随着全省“一优两高”战略的深入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全面推进。玉树州持续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大力扶持生态旅游、牦牛养殖、良种繁育等重点产业,让更多农牧民享受到产业增值的好处。
只有沿着“绿色和发展”两条主线,卓玛才能不断朝着“生态旅游”的目标前进,借助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就一定能得到金山银山。”她把这句话刻在别墅中央,号召别墅全体工作人员和游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对于别墅未来的发展规划,卓玛很有想法。她说,“在现有别墅区、客房区、烧烤区、露营区、景区、演艺区的基础上,后续还将开发生态种植区、游牧文化展示区、传统手工艺展示传承区,让游客不仅能看到美景,还能体验到藏族传统文化,即看得见美景,又留得住乡愁。”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488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