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天骑行5838公里宝鸡65岁老人梦想西藏

 2023-07-08 00:21:21

7月5日上午10时许,宝鸡市中华石鼓花园门口,胡浩和亲友手捧鲜花,焦急地望着马路。有了58天的照顾,今天他们要迎来一位亲人回家。虽然已经接近酷暑,但是渭河岸边温柔的凉风让人感觉更加舒服。

上午11时许,几名骑自行车的人从西向东冲来,为首的“骑士”是胡浩的父亲胡宝全。58天前,胡宝全从宝鸡出发经成都到拉萨,再从拉萨经格尔木到西宁,再回到宝鸡。一路上,他一共骑行了5838公里。一路走来,他可能忘了自己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

退休后,我想实现我的西藏梦。

胡宝全,65岁,1955年出生。他退休前是宝鸡天然气公司的员工。谈起这次骑行的初衷,他告诉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想去西藏,但一直没有机会。退休后时间充足,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意志,所以去年开始计划骑行去西藏。

胡宝全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骑行训练,但是为了锻炼好身体,去拉萨,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骑行和锻炼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平时爬山,出汗比较多,只有锻炼完身体才能去拉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为了去拉萨,他早早就和骑友们商量好了骑行路线和日程,制定了完整的骑行计划。出发前,他基本上知道通往拉萨的每一个山口。

那一天,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胡宝全从宝鸡出发,骑行6天后抵达成都,正式开始了他的西藏梦想之旅。

高抵抗力和恶劣天气考验意志和体力。

从成都沿318国道进藏,从拉萨沿109国道出藏。熟悉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人都会感叹沿途一望无际的雪山,但只有真正走过这两条路线的人才能体会到独自骑行的艰辛和危险。

进藏时,胡宝全骑到海拔5100米,约3公里外的东大山时出现高原反应。“那天骑到4700多米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胸口以下像灌了铅一样起不来了。都是上坡,我别无选择,只能推着自行车上山。但如果我的腿根本抬不起来,我就咬着牙往上推。会让我觉得喉咙太小无法呼吸,全身酸痛。每推一百多米都要休息一下。那种感觉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说起第一次高原反应,胡宝全心有余悸。

“进藏时骑马到八宿县邦达镇,晚上在那里落脚。乘车期间陪我的十几个人集体高原反应。那天晚上,十几个人头疼得睡不着觉。我无能为力,所以每个人都试图张大嘴巴睡觉。骑了一整天,我又累又困,还头疼。真的很不愉快。”

在青藏高原骑行时,海拔4700多米,空气中含氧量低,身体根本用不上,用力一用就喘不过气来,给骑行造成很大困难。高原的气候多变。刚才天气晴朗。一眨眼的功夫,一朵云就可能是雨、雪和冰雹。恶劣的天气一度让胡宝全一天三次遭遇大风雨雪冰雹。在骑行脱脱河保护区时,突然刮起了大风,瞬间的风感觉可以把人吹倒。路上有大车经过,人会被吸到下面。路两边都是戈壁滩,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没有。黄豆般大的冰雹伤人性命,胡宝全只能跑到路基下躲雨。

孤独饥饿,却被收获感动。

孤独和饥饿比恶劣的天气和稀薄的空气更让人难以忍受。回程从拉萨骑行到格尔木,14天,沿途都是无人区和戈壁滩。早上吃早餐是一种奢侈,所以只能吃随身携带的干粮。然而,在高原上骑行是非常累人的,我需要不断补充能量。所以,胡宝全每到一个住宿的地方,都会从当地人那里买至少两天的干粮,以便随时补充体力。

青藏线地广人稀,胡宝全有一次三天没见人。当骑到那曲市安多县时,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他听到那个人喊:“来呀,来呀,我们谈谈!”

一个人的骑行之路,让这个年过六旬的关中汉子感受到了骑行路上的互助互爱。说起骑行的故事,胡宝全感慨良多。他清楚地记得,四川的车友和他分享午餐,广西的车友送他几罐红牛作为鼓励,在戈壁和河南的车友交谈,贵州的车友帮他修理车辆...正是这个温暖的小东西,让胡宝全的骑行更有勇气。

暴风雨过后,总有一座美丽的雪山。当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昆仑山,看着云雾散去,露出真正的“万山始祖”时,胡宝全回想起一路上的艰辛,不禁热泪盈眶。

家庭是牵挂,是巨大的精神支柱。

出发前,家里人想劝胡宝全放弃骑行,怕他身体吃不消。再加上他一个人出发,沿途经过无人区,家人功不可没。但是,已经下定决心的胡宝全,把家人的关心变成了每天的视频通话。

为了让家人不那么担心,胡宝全总是报喜不报忧。骑青藏线的时候,约定一起骑的车友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没办法,胡宝全没有告诉家人就开始独自骑行。每次家人问同伴?胡宝全总说他们骑得太快,在前面。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同伴脚下只有这辆自行车。

经过58天的骑行和5838公里的骑行旅行,这位65岁的宝鸡男子实现了他的梦想。也许只要身体在路上,灵魂就不会变老。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4923.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