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园论坛。新华社记者李林海摄
新华社8月20日电(记者李林海)首届国家公园论坛19日至2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本次论坛是中国推进国家公园制度试点以来首次举办的国家公园论坛,集中展示了中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雉说,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11800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实现了对植物和树木或一种珍稀物种的保护,但目前国家公园试点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国家公园保护的物种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更严格,管理水平更高,最终可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吕雉说。
青海湖的美景。新华社记者李林海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改革开放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真正步入正轨,保护按下了“快进键”。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系;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总体方案》的通知;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公园级自然保护区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宏伟愿景,提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各级政府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中央深改组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海南雨林等国家公园制度试点方案。目前,公园试点国家成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队伍,组织开展了资源背景调查、规划、标准体系研究、工矿企业有序退出等工作。,加强了巡逻执法,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民生问题,生态美丽和人民富裕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一对情侣在三亚雨林拍婚纱照。新华社记者李林海摄
位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中国第一个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的省份。当地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全力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率先启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体系示范省建设。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说:“国家公园级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立,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大创新。中国实施国家公园制度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产。”
如今走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绿色正成为江源最美的底色。这个位于澜沧江源头的小县城,开展了雪豹论坛、澜沧江生态漂流等各种生态活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经理加桑说:“每次巡逻,看到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我都充满了活力。保护家乡是我的责任。”
乔纳森·贾维斯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第18任局长。1996年随美国官方代表团访华,为中国保护区制度建设出谋划策。当时,中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2018年,当乔纳森·贾维斯再次来到中国时,他欣喜地看到,在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正在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实施对国家公园的管理。“正如我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验区经历的那样,中国拥有世界顶级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建设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将有助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气候变化,彰显中国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方面的大国风范。”乔纳森·贾维斯说。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该校国家公园研究院领导小组联席组长陈旭表示,国家公园是美丽中国皇冠上的明珠。国家公园的建设,展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自信,也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和力量。
“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把国家公园的生态效益、教育资源、文化内涵分享给每一个中国人,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陈旭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028.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