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那木“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以藏族农村为主题,通过搞笑的演绎和短视频直播,走进神圣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了解藏族文化、生活习俗和礼仪、乡土风情以及最接地气的即将被遗忘的正能量。在玉树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阿莎永红的部署和协调下,相约那木在玉树州一市五县宣传推广旅游文化、农畜产品。2021年8月22日,第四站帮扶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
曲莱县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青海省北部。县政府设在月盖镇,距州政府310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92° 56′~ 97° 35′,北纬33° 36′~ 35° 40′。到2020年,全县土地总面积52446平方公里,总人口46500余人。人口以藏族为主,辖1镇5乡。政府驻地改为城镇。
旅游著名景点有“黄河源头”纪念碑、格萨尔王升天台、藏传佛教寺院、昆仑民族文化旅游度假村,以及昆仑的玉珠峰、玉溪峰、扎陵湖、嘎多觉沃、辽阔草原、通天河等风景。每年的8月8日是曲麻莱县昆仑民族文化艺术节。2020中国清洁水百强县市。
相约那木《乡村振兴献青春》,在黄河圣地天上帮曲麻莱,体验游牧生活。
生活,推广游牧文化。
游牧文明是一种生态文明,其特征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永远利用自然资源,以延续游牧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这种生态观是一种智慧,不急功近利,耗尽资源,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游牧方式的改变改变了草原,影响了游牧文化。游牧文化的逐渐消失也改变了生态环境和草原的原始价值。
在认识了那木,体验了一天的游牧生活后,在当地老人讲述的传统游牧故事的影响下,我深深地意识到,牦牛作为游牧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可以更好地概括和象征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及其文化。目前,牦牛文化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但其生命力依然顽强。牦牛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当我认识那木的时候,我主张从个人做起,保护和传承游牧文化。
遇见“振兴乡村,奉献青春力量”的那木,走进黄河圣地曲麻莱,为曲麻莱县本土企业利众皮毛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产品助力。曲麻莱县艺术团团长、民族民歌非遗传承人达瓦老师也是贵公司的创始人。在那木的陪同和讲解下,他亲眼见证了产品的制造过程和生产过程,了解到你们的产品是纯原生态的优质产品。
遇见那木“乡村振兴,奉献青春”的初心是帮助当地旅游文化推荐和当地牧民游牧产品推广。在遇到那木说曲麻莱县羊绒羊毛编织非遗传承人松雅解决了当地妇女就业问题,带动贫困牧民致富的新闻后,她来到松雅羊绒羊毛手工编织的产品产地,了解到产品手工编织,做工精致,品质优良。在见到那木后,她希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来真正帮助他们。
这一次,我遇到了纳木错乡村振兴、奉献青春的工作精神,得到了曲麻莱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的肯定和认可。索南副局长代表文化和旅游局授予会见那蒙帮扶“曲麻莱县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推荐官”荣誉证书。
在接见了那蒙团队并拿到荣誉证书后,领队扎西顿珠表示,“感谢曲麻莱县文体旅游广电局、曲麻莱县艺术团、曲麻莱县游牧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对我们团队的认可和肯定,我们将继续努力,发扬乡村振兴、奉献青春的工作精神。《遇见那木》是一本童年回忆的书,也是一本正能量的书,告诉今天的青年,回望过去,积极向上。我们将把这种‘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的精神贯彻到底。”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15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