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在路上——西藏(5)

 2023-07-07 23:37:34

这是文成公主带到拉萨的12岁释迦牟尼佛像。佛身在世时,造了三尊,年龄分别是8岁、12岁、25岁。为了使释迦牟尼的容貌被世人铭记,弟子们根据释迦牟尼生前不同时期的容貌绘制而成。佛像成型后,佛陀亲自为人物开光,撒花加持,称之为觉卧佛,距今2500多年。按照佛教的说法,见佛就相当于见佛。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人尺尊公主,赤尊公主(尺尊公主)将8岁的释迦牟尼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大昭寺。

布达拉宫分为白宫和红宫。在喇嘛们居住和生活的白宫两翼对面,有各种各样的大厅和长廊,装饰精美华丽,墙壁上画着与佛教有关的画,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手笔。红宫中央有数千尊佛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赤尊公主,以及历代喇嘛宝塔和镶嵌其中的黄金珍宝。

布达拉宫的宝贝不是金银首饰,而是观音菩萨像。

大昭寺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后,于公元641年带文成公主入藏供奉大昭寺释迦牟尼12岁佛像,并将赤尊公主带来的8岁佛像移至大昭寺。此后,这两尊佛像搬到了大昭寺。而这个25岁的身影已经永远沉入了印度洋的深海海底。12岁的画像原本是铁做的,很多藏族人有刷金漆的习俗。所以他们每次祭拜都要在遗像上涂金漆。久而久之,画像越来越胖,成为三尊雕像中最厚的一尊。估计几十年后会被画成弥勒佛!

大昭寺。雪

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

回拉萨

回到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中洗涤我的心灵。

从雪山之巅呼唤我的灵魂。......

当郑钧撕心裂肺唱回拉萨的时候,他没有来拉萨,就像一千年前,范文正没有去过岳阳楼,就像岳阳楼的故事一样脍炙人口。

拉萨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丽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世俗与信仰的共存。

对藏民来说,给大昭寺和布宫磕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是不能用世俗的东西来衡量的。在进藏的路上,对于从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到拉萨磕头的藏民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据说朝圣者都代表一个村庄或家庭。他们用板车收拾行囊,风餐露宿避雨雪,到大昭寺磕头几个月。

现在去大昭寺和布宫转的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他们不会像奶奶一样穿着民族服装,一种地方文化会随着城市化而渐行渐远。

大昭寺。金鼎

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传承藏传佛教精神力量的实体。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民用建筑。先有大昭寺,再有拉萨城。一直被认为是拉萨的心脏,是西藏的信仰中心。

象鼻龙明显受印度教影响。

大昭寺前的供灯室,藏民点酥油灯许愿的地方,每天亮两次,中午12:00,下午17:00。据说每次点完所有酥油灯后大概有8000盏灯。去大昭寺的朋友,70元可以点酥油灯,100盏。保佑神灯,天下太平。

西藏大部分寺院都属于某个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是一个受到各教派尊重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大昭寺历来举行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

乾隆皇帝推行的“金瓶掣签”制度规定,拉萨大昭寺要供奉一个金瓶。“灵童”转世时,驻藏大臣会用满、汉、藏三种文字签下几个“灵童”的名字和生日,转移到金瓶里,诵经七天,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抽签决定一个“灵童”。

“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加强对西藏大喇嘛的管理而实行的,成为清朝处理西藏宗教问题的核心政策。之所以推出“金瓶掣签”制度,是因为乾隆皇帝为了防止西藏等地的宗教精英借活佛转世夺权,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稳定了西藏的社会局势,起到了稳定边疆的作用。

西藏小镇神奇地图

据说文成公主进藏后,星相家文成公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原来整个藏区都是流氓仰躺,很多灾难都是流氓惹的祸。如果你想藏区有和平,你必须遏制这个流氓。

在丈夫松赞干布的支持下,文成公主开始了一项庞大的驱魔工程。仰卧魔女的心脏刚好在拉萨。布达拉宫的修建杀了流氓的心和骨,帮尺尊公主填湖建大昭寺,杀了流氓的心。然后在各关节等流氓重要部位修建了12座寺庙,即镇边四座、镇段四座、镇翼四座,俗称“十二仙”。也就是说,这12座寺院永远不能拆除。

武装警察在街上巡逻

这些最可爱的人是人民最大的保护者,而不是神或喇嘛。

电影《转山》热播后,有人问了一个问题:解放前,藏族有磕头朝圣的习俗吗?答案很明显——不会,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怎么可能一路磕头去拉萨?旧西藏农奴擅自离开庄园,将被视为逃亡。也就是说,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无权决定能不能去。而且即使得到庄园主的批准,大多数农奴也没有物质基础支撑朝圣。现在香客基本都带酥油和奶渣,都是高热量的补充。在旧西藏,农奴几乎吃不到酥油。在没有路的高原磕头,一天能走10km就不错了。最后,这是一个可怕而漫长的冬天。冬天,西藏的气温会在夜间骤降。裸体农奴如何抵御零下20度的严寒?

雪域求法录记载民国时从成都骑马到拉萨,耗时三个月。作者湘西王陈渠珍在《野尘之梦》一书中叙述,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们一行117人从龚毅向东,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09国道。当他们出发时,他们有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干草。在经历了无人区的暴风雪,被野兽袭击,冻伤,饥饿,甚至食人之后,他们只带着15个人来到格尔木。各种恐怖令人震惊。我们来对比一下。

解放前的拉萨

现在,看着藏族人在无神论者修建的道路上一个接一个磕头,想到为修建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献出宝贵生命的3000多名建设者,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13年至1954年,修建川藏公路的筑路工人在怒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凿山筑路。

小昭神庙

最初的小昭寺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汉族工匠模仿汉唐风格建造的。大门朝东,是公主故乡的方向。同样,大昭寺的大门朝西,朝向赤尊公主的故乡尼泊尔。小昭寺在历史上曾数次被烧毁,现存建筑中只有底楼的寺庙是早期的。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被完全摧毁。

我只去过一次大昭寺,去过很多次。毕竟也是东方的唐朝。我凭吊过去珍惜现在,深思远虑寄远方。

1法轮和鹿,藏传佛教的象征。象征佛教生生不息,万物皆有佛性。也是纪念佛陀在耶律园第一次转法轮(经),一对温顺的小鹿跪下听法。一般放在庙堂前,广场中心正上方。

八廓街光明岗琼天茶馆

逛完布公和大昭寺,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这里也是过去藏民漂流者的“沙龙”。来喝茶的大多是当地人,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感受一下氛围。

以前一杯茶七毛。我听说现在涨到一美元了。味道像奶茶。

喝完一杯,只要桌上有钱,服务员就会过来给你添茶,不打招呼。

天堂时光旅行书店

这家书店挺好的,氛围很好。我知道除了大昭寺,仙祖岛还有一个。听说是大冰开的。书店很有特色,很安静,可以免费阅读。你看着吧,一天都没人管你,服务人员给你添茶添水。店里还有钢琴,可以展示你的才华。

有很多游客来西藏旅游时写的明信片,成为一道风景墙。

我等不及那个陪我去西藏的人了。我一个人来的!看到这句话,心里不禁有几分酸楚。每个决定离开的人都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站了很久很久。这是一个善变的世界,我们谁都不善于离开。那些曾经说永不分离的人,早已散落在天边。看了一段很悲伤的话,一个人问,什么是山盟海誓?一个男生淡淡地说,是成语。

色拉寺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并称“拉萨三大寺”。它创建于1419年。门票50元。

藏传佛教寺庙的色彩都是高度饱和的,加上高原霸道的阳光,很容易形成明暗和色彩的对比。喜欢人文摄影的可以享受拍摄。但是大部分和尚是不允许拍照的。我拍了很多照片,大部分是背面的。有一些寺庙允许拍照,但很少。

色拉寺必看的节目是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5:00在寺内辩经场举行的辩经活动。色拉寺后山是俯瞰拉萨全景的好地方,可以开车去,也可以步行去。后山有个天葬台,一般是早上。

辩经有点类似大学里的学术讨论,或者论文答辩。分成很多组,每组两三个人,其中一个人是首席论述者,相当于论文的作者在答辩。受访者席地而坐,不允许提问。他们只能说是或不是,只要和佛教有关的话题都可以谈。基本上是主辩手在说话,充满了声音和表情,还有很多程式化的肢体动作。借助论辩的声音,他们可以理清心中的教义,交流学习佛经的看法和经验,达到加深对佛经的理解和升华的目的。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侣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激烈的问答和辩论来检验彼此的读经成就。

大陆禅宗讲究“顿悟”。相比之下,藏传佛教是不是太辛苦了?

汉传佛教在西藏退出历史舞台,与经辩的失败有直接关系。

看到辩经的场景,不禁想起唐朝的玄奘大师。玄奘法师在印度也以佛经辩论闻名。在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求学期间,追忆王因其对佛教的卓越理解而接见了他,并给予了极好的礼遇。日本戒王决定在曲女城举行以玄奘为主体,18位国王、3000名大乘佛教学者、2000名其他国家人士参加的佛教辩论赛。当时玄奘都讲了,没人能质疑。五时名闻天下,被大乘尊为“大乘天道”,被大乘尊为“解脱天道”。日本的戒王坚持让玄奘参加五年75天裸体大会。玄奘会后回国。

在整个辩经过程中,僧侣之间不仅用语言交流,还会进行大规模的肢体动作和拍手。他们情绪饱满,感情丰富,手舞足蹈,当事人都全神贯注。咱们外行人就看热闹吧。现在辩论经典不允许相机拍照或者录像,但是可以用手机拍照。奇怪!

色拉寺石刻佛教画像

色拉寺的藏族小孩鼻子上有黑印子是常有的事。这是寺僧在圣像前用油灯灰摸小孩鼻尖的印记。据师父介绍,拉萨有个习俗。婴儿出生没多久,父母就会带他去大昭寺朝拜,会来到色拉寺的马头前用淡灰摸摸鼻子,祈求保佑。如果孩子晚上在家经常哭,那是因为有鬼。父母会带着他们用灯和骨灰摸摸鼻子,让他们晚上睡得安稳,不受鬼的干扰,每一项测试都要试一试。他有神药,但你有心脏病。很好!

卡罗拉冰川

从拉萨到日喀则的路上,你经过卡罗拉冰川,就在公路旁边。这可能是中国最容易到达的冰川。车还没停,藏民就来收费,这和拦路抢劫没什么区别,态度蛮横。每次路过都不停车拍照,只是因为之前因为乱收费和当地人打了一架,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握紧拳头。

西藏的景点越多或者离景点近的地方越乱。一个字:钱。阳湖也是如此。如果刚好,你就收路的两头。你得走这条路,把钱留给路。还有纳木错。湖边有很多牛头和牦牛,都是陷阱。如果你杀了他们,马上就会有人来找你要钱。很多年前我去纳木错的时候,一栋居民楼前拴着一匹白马,没有拍照的标志。看到马的优雅,我用手拍了张照片。我正好让女主出去看,她要了20元起的钱。她不给我钱,就把照片删了。我冷冷地看了一眼那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黑脸难看得分不清对面。

我想起了一些事情。一对情侣开着西藏旅游,在通麦桥附近拍照时,遇到一个卖纪念品的藏族小伙。车主说之前买过,但是没有买。那家伙说,我教你一句藏语,以后你就能用上了。车主听了之后,直觉觉得不是什么好词。女主也抱怨过主人,说他不信任人,心脏。当他们到达拉萨时,他们告诉B&B的主人他们在路上学到的藏语。主人说这是脏话,而且很脏。

很多人嚷嚷着去西藏会净化自己的灵魂,说那里的风景和人就像高原上的白云一样纯净。如果你指的是风景,可以!另外,你的心脏有多脏,需要去西藏净化?

在这些冰塔的侧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层层积雪,这是冰川年轮的标志,也是雪山被周围道路污染逐渐退化的证明。站在冰川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道路灰尘的影响,一些较低的冰川呈灰黑色,而另一些则更暗。这种现象的后果是冰雪层对光的反射大大降低,导致吸热,加速冰雪融化,使冰川退化。所谓的全球变暖可能只是次要原因之一。至少,中心离人类越近,冰川退化就越严重。

——31年至1996年,冯导演的《红河谷》在西藏日喀则拍摄时,为了逼真的雪崩镜头,剧组用炸药在卡罗拉冰川炸出一个永远无法复原的缺口。听说为了这个镜头,摄制组只给了当地藏民和村干部几千块钱,就得到许可,使得这段冰川冰川舌被人为破坏,成为不可挽回的永久伤害。

冯不仅能执导《红河谷》、《紫日》等优秀影片,还有《举手投足》等抗日神剧,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炸掉冰川的神奇操作了。

杨茁雍措全景

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杨茁·雍措:天上的仙土,地上的羊卓。天上的星星,湖边的牛羊。

阳湖观景台的一大特色是游客可以和藏獒合影,收费20元,还有小山羊和白牦牛。我猜白牦牛是烤出来的,白牦牛没有杂毛,不正常。

阳湖是每个大陆游客必去的打卡地。看到阳湖后,第一次来的游客肾上腺飙升,很多人跳起来拍照留念。兴奋过后,他们可能会因为剧烈运动而反胃。很痛苦,而且半天都不会。

羊卓雍错附近的雪山是拉圭岗日山的主峰——宁津康沙峰。拉贡日山是一条绵延360多公里的山脉。它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分开了。宁晋康沙峰海拔7206米。

在西藏,几乎所有的湖泊都是可爱纯情的女人,而附近的雪山则是她的情人,就像附近的马邦雍措和冈仁波齐、纳木错和唐古拉山一样。

网上名人庙-阳湖日托庙

3阳湖空母断层航拍时乌云密布。如果晨光是理想的,空母断层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在海拔4998米的阳湖观景台露营一晚后,这就是漆黑的阳湖。

41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298.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