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新玉树:废墟上崛起的高原新城

 2023-07-07 23:36:17

俯瞰玉树新城(杨光记者张磊摄)

2008年4月13日讯(记者张磊通讯员张玲王蒙手镯)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而正是在这一“瞬间”,经历了十年前强烈地震的青海玉树,绘就了一幅恍如隔世的神奇画卷。十年来,我们真实见证了玉树人民战胜灾难、开拓进取的壮丽实践,见证了一座座新建筑从废墟中拔地而起,见证了玉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绿色发展,见证了玉树灾后重建日新月异。新玉树,重建后的家园,再一次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鲜明的建筑风格让世界惊叹。

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顶观景台上,可以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政府所在地结古镇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从震前的9.7平方公里到震后的14.26平方公里,玉树市不再是一个高原小镇,成功转型为高原生态商务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说起这座城市的变化,62岁的玉树市朱敏路社区居民扎西深有感触:“地震前,我们是土房,现在是水泥钢筋国家给的80米的房子,很方便。这房子很好。”

扎西的家装饰着绿色的植物,艳丽的鲜花,精致的藏式家具,丰富的美食,无不彰显着生活的丰富与美好:“这几年小区很方便。医疗或保险。小区服务态度好。不用再东奔西跑了。”

玉树感恩广场抗震纪念碑(杨光记者张磊摄)

扎西的结古镇朱敏路社区是玉树州最大的社区,辖区有2166户6564人。各种社会保险和国家保障机制的实施必须在社区的协调下进行。可以说,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2014年7月地震后,玉树市各街道社区相继成立。如今,玉树社区不仅成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

玉树市朱敏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尼玛·毛拉说:“社区成立后,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更加方便快捷。”

便利已经成为玉树人普遍认可的生活方式。博物馆、重建的纪念馆、档案馆、康巴文化馆、图书馆,一条临水而建的特色餐饮街,丰富了玉树人的业余生活,尤其是藏河畔的特色餐饮街,形成了其基于藏族民族特色的独特时尚。

这条街上的店铺大多是玉树本地人,九号摄影的老板是罗周,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一直在西宁学习婚纱摄影。因为看好玉树的发展前景,2017年他回到玉树开了全州第一家婚纱摄影:“这里经济发展各方面都比较好。我记得2016年以前,我要去外地拍婚纱,而且很远,所以就想到老家开店。”

玉树市感恩广场保留的当年地震中受损的建筑(杨光记者张磊摄)

目前,玉树市已建成餐饮、服装、食品、五金、文化等十一条商业街。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榆树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蔡旺巴:“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规范精细化管理,更多的服务。在我们的执法工作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把路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的场景。”

今天的玉树小到厕所建设,大到垃圾收集,大到小区监控等等。在刺绣般精致的城市管理下,玉树呈现出了一座房屋坚固美观、校园书声响亮、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街道干净整洁的高原新城。

玉树临江美食一条街(杨光记者张磊摄)

据了解,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已完成重建项目1248个,投资447.54亿元,16710户农牧民住房和22439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建成入住。提供292户农牧民住房基础设施,灾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94个教育项目、63个医疗卫生项目和65个文化体育项目全部完工。

玉树涅槃重生,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310.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