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泉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展开联想的名字,洪水泉真的有清泉如洪水奔流么?有水的地方,总是与丰泽、滋润等充满水分的词汇相关。曾听平安县的朋友说到洪水泉是平安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这是真的吗?我们的目的地,该是怎样的一个所在?带着诸多疑问,我们便前往洪水泉,开始了探秘之行。
平安县最高海拔乡?从平安县西行9公里,再向南行驶,一条蜿蜒的不断升高的柏油马路在我们面前铺开。道路两侧偶有青杨夹道,枝头撑起的绿色并不浓郁,反而有让人怜惜的单薄。越往前行,绿意越发稀疏。草色,也是苍黄和青绿相间,绝不是平常所见的一色翠碧。这是一段干涸而荒寂的地域,哪怕是在这草木葳蕤的春末,也难得见到满眼铺陈的青翠。有的地段,山地的颜色为一色红赤,几无植被。沿途所见,皆是山地与沟谷,不见一条水流。
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行驶20公里后,便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从地理面貌看,整个洪水泉乡属黄土丘陵区。如果不查看相关资料,眼前的这种景象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就是平安县海拔最高的地方。但事实绝非如此,据平安县志记载:巴藏沟乡海拔2100-4166.7米;石灰窑乡海拔在2395-3922米之间;古城乡海拔2410~3840米;而洪水泉乡海拔仅在2300-2963米之间,其海拔相比于平安县其他乡镇,远算不上是最高海拔。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产生这种错觉呢?很可能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沿途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让人被这种地质假象所误导。测量一个乡的海拔,是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测量,而洪水泉乡境内几乎没有高山。因此,它地处丘陵区,而绝非海拔最高。
真的有洪水奔流?
据《平安县志》记载,该地有五眼泉,流出于红土沟内,因称红水泉,后书写为洪水泉。洪水泉这个看着有清泉如洪水奔流的名字,其实根本有名无实,这里是个缺水地区。平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显成告诉我们,很早以前,这里的人家,如要娶亲,女方首先要看的不是男方家中有多少财产,而是有几口水窖。世代吃窖水的村民,因为缺水过着长年贫苦的生活。在这里,如果有人上门讨要吃的,村人总会热情地奉上干粮等吃食,但如果有人要讨水喝,村人中十有八九会拒绝。在这极度缺水的地方,水,真的金贵如油。习惯了在家中打开水笼头就有清洌的自来水的我们,很难体会这每一滴水都要靠窖存才能得来的艰辛。
窖水、干旱、苦焦,当这些词汇与有着如此水泽的地域名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不得不为当初为村庄命名时的期盼与焦灼而感怀。好在如今的洪水泉村民,已经结束了吃窖水的日子。
高龄老人为何这么多?
采访中,我们得知洪水泉全乡常住人口中有90岁以上的老人有8位,而从根据乡政府提供的“常住人口1728人”这一数据来看,90岁以上老人占全乡常住人口的0.46%。从平安县民政局提供的各乡镇高龄老人的数据可以看出,洪水泉7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乡常住人口的25.1%,占全县高龄老人的6.4%。青藏高原为平均预期寿命较低的地方,可一个只有1728人常住人口的乡,却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高龄老人呢?
家住永安村今年95岁的徐树章老人,就是洪水泉乡其中的一位高龄老人。虽然老人佝偻着身体,行动有点迟缓,但沧桑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有疾病的痕迹,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我的年龄还不算是最大的,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呢。”在问及老人长寿的秘诀时,老人笑着说,我们吃的都是自己种的粮食和菜,年轻时还要每天劳动。简单的回答中透出老人对自己长寿秘诀的自信。
从西宁及海东表层土壤硒分布趋势图上不难看出,洪水泉乡为主要浓集中心的富硒区域。而洪水泉乡土壤及植物含硒量较高,硒含量一般在2.23-1.5mg/kg,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
据相关资料显示: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入人体必需的十五种营养元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硒对人体有如下作用: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预防和治疗肝、肾、哮喘、妊娠高血压等病;对铅、镉、汞、砷、铊等重金属有拮抗作用,可减轻上述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有抗癌之王的美称,能明显抑制肿瘤扩展;维护白血球活性,是一种免疫功能增强剂。坚持适量补硒,是增强人体健康、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因此,洪水泉乡有这么多的高龄老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与富硒密不可分的。
洪水泉乡
洪水泉回族乡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境西部的洪水泉山梁,北邻平安县小峡镇,南靠平安县石灰窑回族乡,东接平安县三合镇,西与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镇接壤。
始建于明代的洪水泉清真寺于2013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省著名的古建筑旅游景点。洪水泉清真寺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早期传统建筑的异域式样有显著不同。寺中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其砖雕、木雕图案,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因地处深山,地形窄偏,故布局紧凑,设计独特。洪水泉清真寺作为砖木结构建筑,以淡黄色木料,配淡青色砖雕,可谓层次分明,精工细刻。清真寺的建筑尤以砖雕、木雕最为精美。大量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具有国内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堪称瑰宝。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58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