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社
看到这三个字大多数人一定是读不懂,闹不明白的。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西南大约90多公里,就到了纳赤台。纳赤台藏语:“沼泽中的台地”之意。纳赤台
纳赤台,我童年的乐园,魂牵梦绕的地方。家门口清澈宽广的昆仑河,日夜流淌不息的山泉,夜晚兵站篮球场上的电影,还有那房后边的土山,土山上的炮楼和靶场,国道旁我们安静、美丽的小学校。

如今崭新的纳赤台
纳赤台的童年,生活甚是简单快乐,那时候的我们是没有金钱这个概念的,父亲所在的单位青海省纳赤台公路段{后改为西藏自治区公路局青藏公路分局纳赤台公路段}。就在这里设有一个粮店和只有一间房屋的服务社{当时单位自己开的商店,只服务自己单位的职工家属,我们叫它服务社}。但它们都不是天天开门营业的,每月只在规定好的几天开门服务。蔬菜和水果也都是单位定期派人派车拉上来卖的,蔬菜也只拉易于运输和储存的包包菜,萝卜和洋芋。买吧,买了存起来吃,下次就又不知道要等多久啦。

老照片,纳赤台公路段的职工餐厅,在这里面我看过电影{渔童}。看仔细了,房后土山上的炮楼。
纳赤台当年童年的我们,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驻守当地兵站的解放军战士每年两次的实弹打靶训练了,枪声过后,便是我们儿童惊喜、开心捡拾弹壳的时候了,哪家孩子不都存有几百个弹壳啊。1981年,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工作内调回了河南老家,行李发到了安阳市大姨家,行李箱内就有我挑拣好的两奶粉桶弹壳哦,它们后来就遗失在了安阳……

纳赤台清泉
人们都说:“爱回忆是变老的特征”。我说:谁的记忆中没有对快乐童年的回忆呢?我们这些七零后,时常感到如今工作、生活压力大,同龄人说起自己的童年,不都是喜形于色,感慨万千的吗,减压。

1975年,纳赤台公路段服务社里父亲带我去一起买的一盒‘鹿茸糖’,盒子一直珍存家中。
七零后,跨五奔六的人,我们的童年简单、快乐、在奔跑……
(来源:厨娘的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743.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