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百岳山游记

 2023-07-07 22:28:32

徐霞客遍游白岳时,正是公元1616年正月,《游白岳山日记》记载作者“冒雪蹑水”不畏艰难,不仅尽享山色美景,更得以观赏“冰花玉树。“《游白岳山日记》对具体景致的记叙不甚详细,此山有36峰、72崖,作者对某些胜景都有较细致的描绘,更兼天气恶劣道路艰险,作者仍能如此尽力游览并作记,殊为不易。

白岳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西,亦称齐云山,因遥观山顶与云齐平而得名。海拔585米,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道教四大名山,有“江南小武当”之名。

“山行何逍遥,林深气萧爽”,走在刚下过雪的山道上,随着徐徐凉风,山花香、烟云锁,不知不觉中便到了望仙台。在台上俯瞰,只见婀娜多姿、烟波荡漾的横江环绕山脚;雄伟壮观、势同巨龙卧波的古桥静静地横跨江上;近处田园秀色满目,民宅参差,袅袅炊烟;远处山峦叠嶂,郁郁葱葱;西望,紫烟霓云中,绿树环绕的天上都市月华街近在眼前,使人顿忘登山之艰难,大有登临仙境,一睹妙幻之感。真是应了“满簇停云天际西,遥看白岳与云齐。只令踏破羊肠路,一笑岩空万壑低”这句诗词了。

登天梯,过二天门,穿越三天门,出现在眼前的便是由古朴端庄的徽派民居及巧布其间的道观院房依山势形成月牙形而得名的月华街。漫步其间可领略到当年香烟氮氯缭绕,公派繁华之盛况。据《齐云山志》称:方圆六十平方公里的齐云山,其道教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渊源历史。传说最早为鬼谷子于此修炼,到唐朝末年始有道士在此筑室布道。南宋始奉北极真武大帝。相传玄帝神像为百鸟衔泥塑成,灵威显赫。据载:明嘉靖帝亲临祈嗣,并仿武当太和殿,赐建玄天太素宫。为显示其地位,上覆由景德镇专门制造的绿色琉璃瓦。命龙虎山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颤祖孙三代留驻于山,布道传教。故齐云山以天师道传嗣为主,并受三丰武当派的影响,奉持部分教规。到万历年间,香火鼎盛,风靡一时,故有“玄帝香火,在均州曰武当,在徽州曰齐云”之说。

“返榔梅,循夜来路,下天梯。则石崖三面为围,上覆下嵌,绝似行廊。循崖而行,泉飞落其外,为珠帘水。嵌之深处,为罗汉洞,外开内伏,深且十五里,东南通南渡。崖尽处为天门。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间,高爽飞突,正如阊阖。门外乔楠中峙,蟠青丛翠。门内石崖一带,珠帘飞洒,奇为第一。”这里作者主要描写了下天梯所看到的景色。其中,石崖卷帘瀑布的浩瀚令人望而生畏,高耸入云的青松绿丛,也为此增添了几分幽深与神秘。

站在玉屏峰南侧的最高峰顶,似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就在足下:天边青山如黛,足下群峦逶迤,瓦舍栉比,田园绿畴点缀其间;遥望苍弯广无垠,白云悠悠,真是“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清虚”,心旷神怡,荣辱皆忘,飘然欲仙之感油然而生。

奇峰陡立,壑深谷幽,溪流飞瀑,松柏争奇,三十六奇峰形神妙趣,七十二怪岩乖巧韵致。齐云山旖旎的自然风光,莫不使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还有那美丽动人的神仙传说,让人流连记返。

文章语气急促,可见当时游历的匆匆与作者渴望遍游全山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此山此景的不凡之处。

佳莘写于2022.4.6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5785.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