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辆辆整齐停放的汽车……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设等硬件设施上,也体现在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秩序管理等软件等方面。党的十九大以来,格尔木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大力实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高层次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创新数字城管,构建“大城管”格局。为保障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全区域、全时段、全问题”的高效管理,2017年格尔木市智慧城管建设全面启动。2018年完成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网络建设正式投入运行。智慧城管信息指挥平台实行“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依托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车载GPS系统、12319城管热线、监督员路面上报、公众举报和媒体曝光等方式发现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并将全市参与城市管理的63个单位纳入其中,成立格尔木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由智慧城管信息平台统一调度,构建“大城管”格局。智慧城管平台覆盖了建成区35平方公里,30个单元网格,连接290台监控设备和8个高空鹰眼,责任终端涉及单位63家,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职责、管理内容、管理区域的全覆盖。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了智慧城管监管案件立案、处置、结案标准,以及考核方式,实现城市管理“巡查全覆盖、派单无缝隙、处置马上办”,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为进一步拓宽问题发现渠道,数字城管系统内还搭建了12319城管热线、“市民通”手机APP,市民可直接参与城市管理问题的上报,初步形成了整体联动、全民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据统计,自平台运行以来,智慧城管系统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74881件,结案66232件。

2020年,为着力破解道路交通、市容市容市貌管控等城市管理难题,格尔木市探索实行“警城联动”工作模式,实行协同化管理。依托城管监控与公安监控的资源共享,以全市13个便民警务站为基点,建立“巡警+交警+城管”2+1+2综合执法模式,实行“24+7”勤务模式,组织城管、巡警、交警每日7小时巡查,公安便民警务站24小时驻勤,开展一体化巡查、巡检工作,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管理、城市管理4个重点区域的17项突出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处理。

全面推行“721”城管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并大力倡导教育式、前置式、亲民式执法,做到纠错有理,执法有情,处罚有度,推动城市文明和谐发展。
深入实施社会化管理,推进早夜市建设管理市场化工作,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治理;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管理格局。持续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升级改造,优化数字城管运行机制,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格尔木市大力依法治理城市,着力刷新城市面貌,城市治理的成效初显。全面落实环境卫生属地管理责任,加大与东西城区的协作力度,及时收运处置各类垃圾。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填埋场5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建筑垃圾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1座,实现了各类垃圾的分类处置。规范建筑渣土运输处置,渣土密闭化运输率达98%。重拳治理噪声和油烟污染,依法取缔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夜啤酒摊点、露天烧烤,督促餐饮店完成油烟净化器安装。

全面推行市容秩序分类管理,坚持集中整治和网格巡查相结合,着力加大乱摆卖、乱停放管控力度,及时制止纠正查处屡教不改占道游商、依法取缔跨店经营。同时,格尔木市还积极开展了户外门头牌匾治理,大力整治不符合广告设置要求的户外广告和店堂招牌,依法拆除不规范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和污损、破旧户外广告牌(条幅),并集中开展“牛皮癣”小广告整治。

现如今,格尔木市城市空间容貌更加清爽靓丽,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同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城市道路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有序。公园绿地布局清晰,休闲的市民徜徉其中。一栋栋高层建筑与满眼滴翠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相互辉映。一座宜居之城、幸福之城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丨李莎莎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604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