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渤海之都,感受镜泊湖边的“海东郭盛”。

 2023-07-07 21:21:03

走进渤海上京城

感知镜泊湖畔的“海东盛国”

冰城馨子

这些年多次去镜泊湖,路过宁安一直想去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和龙泉府看看。去年初秋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后去镜泊湖,听说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修整后重新开馆,于是我们走进了期待以久的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初步感知镜泊湖畔曾经的“海东盛国”

说起镜泊湖,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不知你是否知道,在距离镜泊湖20多公里的渤海镇,曾经是唐朝直接管辖的藩国——渤海国。大唐盛世之时,渤海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境域辽阔,“地方五千里”,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大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部、朝鲜半岛北部,史称“海东盛国”。自公元698年,经历了建立、发展和衰亡阶段,公元926年被契丹灭亡,上京城被焚毁。

曾经的“海东盛世”早已成为远去的历史,如今驱车走在稻米飘香的乡间里,忽而看到这路边石头上“宫城遗址”几个大字,才意识到这里曾经盛世辉煌过二百多年。

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

要想了解渤海国,一定要去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看看,当年那段“海东盛国”的兴衰史尽在其中,从而我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升级后的博物馆展厅分为“海东盛国”“定都龙泉”“车书本一家”和“考古新发现”四个部分,运用声、光、电及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增设30部AR眼镜智慧导览,增强观者体验感和参与感,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印象渤海,复原了当年渤海国的盛世恢宏。


当年的上京城,仿造唐长安的建筑规模和格局而建,东西4.68公里、南北3.47公里、周长16.3公里,在如今来看也算是一座大城。如此规模,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东北边疆,真是非常的神奇。

渤海上京城与唐长安城基本布局对比。

再现的上京龙泉府的规模,巍峨的宫殿,连绵的城墙,围绕在大城四周的护城河,像极了当时的长安。

渤海国境域辽阔,东到日本海,西抵伊通河,北至黑龙江下游,南以泥河(金野江)与新罗为境。


当年的渤海上京,社会经济繁荣,宗教文化昌盛,足以睥睨当时众多藩国。


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展厅面积3575平方米,于2021年改造提升,重新布展。


馆内展陈的文物稀少而珍贵,却依然能从中窥视出渤海国陶瓷烧造的水平之高,也侧面反映出其国力的强盛和曾经创造出的、不可小觑的辉煌。



博物馆陈列布展的主要内容为渤海历史的基本陈列,采用文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及多媒体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渤海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产和生活。




鼎盛时期的渤海,朝唐频繁。渤海僧徒、僧侣随朝贡使团入唐求学,习识古今制度,中原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自上而下,全面迅速迅速地传入渤海国。渤海“尊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宴宁”,逐渐形成与唐朝“车书一家”的亲密局面。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的瓦当

宝相相花纹砖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珍贵文物500件。重要藏品有鎏金铜佛像、缠枝忍冬纹长方砖、宝相花纹砖、铜胡人觐见跪像、文字砖瓦、舍利子及舍利函、大型三彩陶缸、陶仓、螭首、鸱吻等。





1961年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2月批准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4年10月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201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在1300多年前的古渤海国地面上留下极少的古物中,上京龙泉府遗址是保存最好的我国中世纪古城遗址。

历史上这片土地的荒凉、战乱,渤海国遗留下的地上古迹很少,地下古物也大多破损。这个当时可与奈良平京城相媲美的东北大城市,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只言片语。




渤海上京的宫殿遗址。

在2021年10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唐代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遗址与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戴上Rokid AR眼镜的体验非常有趣,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建筑营造过程、复原后的画面,还可以看到官员朝仪、国王办公等政治活动场景,如同身临其境。

有人无比感慨地写到:一座大城,如梦般在天亮时消失无踪。天下兴亡、朝代兴替,也不过如刀割瓜。

渤海国上京城兴隆寺

渤海国上京城至今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就是著名的兴隆寺,宁安人祖祖辈辈叫它“南大庙”。渤海古寺当时的名称不是“兴隆寺”,兴隆寺是清代的名称。

唐朝天宝十四年,渤海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把王都迁到这里,命名为上京龙泉府,兴隆寺前身的高大佛殿就是那时所建。那时,佛殿里可能就供奉着高达两丈的石佛,石佛前十几米矗立着近 6 米高的石灯幢,这是唐代渤海国时期保存下来唯一完整的大石雕。

石灯幢也叫石灯塔或石浮屠,该塔原高6.4米,因塔刹残毁,现高6米,用玄武岩雕琢叠铸而成,耸立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全幢雕刻细致,由塔刹、相轮、塔盖、塔室、莲花托、中柱石、莲花座和底座等部分组成。

而渤海国石佛却是历经磨难,历经兴隆寺火焚过,地动山摇过。据说这尊佛像,只有躯干是渤海国原装的,头手脚皆为后世补修。但它毕竟是1200年前渤海国的石佛原身,与洛阳龙门唐代石窟内壁上的千佛,在体态、神情、以至雕造技法上一脉相承。处于一份敬畏吧,只是瞻仰,没有拍照。


石灯幢的外形,好似一座亭榭,八角攒尖室内镂空,八面斗拱,底部用圆柱擎起,打坐在莲花基石上,具有我国木结构建筑特点。

塔室八面各刻长方窗孔,其上下又刻有小窗孔,中柱石上下为莲花覆拖,均刻花瓣,层层重叠,状如巨莲盛开。

渤海石灯幢,似塔非塔、似亭非亭、像炉非炉、像灯非灯。若荷亭亭,似烛冉冉。

这座闻名中外的渤海石灯幢,它不仅是渤海国时期石雕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性作品。

石灯幢就是灯台,是供奉在佛前的长明灯。初看来,兴隆寺的渤海大佛高 3 米,这灯台竟有 6 米多高,长明灯不应比佛像还高。现在看到的石佛是被破坏以后,经过修复缩小佛身的。渤海国时的大石佛,加上仰莲托、须弥座,一定是高于石灯幢。

这幢看似普通却不平常的石灯,从唐代开始就伫立在此,它默默地守候着这片经历过几度兴衰的土地,见证着石佛遭受的种种磨难,却超然物外,立于浊世千年不倒。


清代所建寺院北门。这棵大榆树也该经历百年了吧?

立于 1861 年的《重修兴隆寺碑记》,记叙了兴隆寺被大火焚毁和重新修建的经过:“东京城旧有古刹一座,日久年深,风雨摧残,土侵木蚀,已颓圮矣。”160年前,道光二十七年,一场大火“瞬息之间,将大佛殿一烘而尽”。宁古塔城有个叫孙晴的人集资建寺,于1861 年竣工,就是今天的兴隆寺,算来也有147年了,所以兴隆寺在东北地区中部、北部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建筑。

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

在渤海上京龙泉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不远处,现在是一片大稻田。我们去时正值十月稻熟,远远就可以闻到稻子的香气,这便是位于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

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是国家级AAA景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玄武湖,唐渤海国时期皇家后花园史称禾干池。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的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是2020年渤海镇着力打造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项目。


清康熙年间,这里因为主产“上等官粮”贡奉于朝庭,“上官地”村由此得名。整个村庄坐落在无垠的稻田里,是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石板稻米的核心产区。


由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石板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解放后,石板米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







如今的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中,清华大学玄武湖稻作工坊、黑龙江首家乡村原生态稻草主题公园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上官民宿,实现了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智慧科技、商贸发展、休闲娱乐、特色民俗的有机融合,形成集“吃住行游娱购”功能于一身的“农旅文”综合体。


渤海古镇,以古渤海文化为底蕴,以民族民俗风情为特色,在稻田、水车、草木小屋的映衬下,形成塞北特有的乡村格调,一幅“村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


渤海上京城,作为唐朝册封的地方民族政权,在其存在的229年时间里,全面效仿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建筑及社会生活方式。唐代文化影响到渤海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渤海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年的渤海国上京城,一个有故事的非常值得走进的地方。

小贴士:

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上京龙泉府遗址、兴隆寺、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位于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境内。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距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风景名胜区22公里。

2-3日旅游线路:

哈尔滨——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390公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2.7公里)——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3.5公里)——镜泊湖风景名胜区(22公里)——火山口森林公园(20公里)。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6240.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