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农历秋分,也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开幕式现场 张双双 摄作为我国首个聚焦“三农”发展的品牌展览活动,“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自启动征稿以来,经过社会传播、新媒体推广以及线下讲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和从事“三农”工作摄影人的响应。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本届来稿数量仍为历届之最,约为上届来稿总数的1.5倍,最终确定有效作品26456件(55868幅),其中单幅作品21696件,组照4760件(34172幅)。经过两个阶段的评选,最终共有111件作品入选,其中单幅作品71件,组照40件。
本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呈现诸多亮点:为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扩大覆盖地区,大展举办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大展开幕时间固定在举办展览年的农历秋分,即“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为保证评选的公开透明、严谨有序,大展的初评、终评均采取集中评选方式,全程录像监督;大展还明确了“观察生活、关注现实”的纪实风格,并推出真正走进乡村、贴近农民的放映、讲习等系列线下活动。
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自2011年创办迄今已走过10年。历届大展共收到投稿近20万件,其中1500多件优秀作品入展。一幅幅影像跟随时代变迁,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展示了“三农”工作的发展成果,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据悉,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2021的重要展览,将展出至10月5日。
评委会推荐作品

茶马古道上的变迁 杨栋甫(陕西)
2018年11月24日,陕西省凤县,荼马古道旁正在修建太白至凤县的高速公路。

电商平台 杨建峰(山西)
2020年10月4日,山西省平陆县圣人涧镇晴岚村,村民在田间地头直播带货销售苹果。

求知队伍 李纲陵(甘肃)
2018年11月18日,甘肃省宁县盘克镇,300多名贫困户在苹果生产科技扶贫培训处排队签到,准备参加学习。

瑞雪兆丰年 倪守堂(山东)
2019年2月2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有着300年历史的徐庄大集充满乡土气息,吸引不少远近的人们前来置办年货,感受年前的大集文化。

送子参军 齐华(山西)
2021年3月19日,山西省广灵县,即将踏上兵旅生涯的新兵们与亲人依依告别。

同乐 陈秀容(福建)
2018年12月18日,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幼儿园亲子拓展活动现场,父女俩正在进行骑车比赛。

网课 齐文辉(山西)
2020年3月14日,山西省乡宁县枣岭乡谭平村,两个孩子在家中上网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去学校正常上课,只能通过视频直播方式接受老师网络授课和远程辅导。

我的英雄妈妈回来了 罗本高(广西)
2020年4月5日,广西梧州市,在欢迎援鄂医务人员胜利归来的会场,女孩举着“英雄妈妈欢迎回家”的牌子。

新居 蔡根林(浙江)
2020年10月16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异地扶贫搬迁新村。

悬崖晒秋 欧阳冠来(河南)
2020年11月5日,河南省新辉县,乡亲们把切好片的山楂晾晒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野的山楂开始收获,成为南太行一道独特的风景。

云运动 彭晓秋(四川)
2020年9月28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云健身”形式开展的四川农民运动会上正在进行跳绳比赛。

直播我家 郎海胜(河南)
2019年7月9日,河南省延津县西瓜节的开幕式现场,女孩在自家水果摊前与村里爷爷奶奶们合影。

老师,别走(组照之一) 林漫(四川)
“同学们,再见!”“老师,保重!”“老师,让我们再送您一程吧”……对四川省昭觉县四开乡希望小学的师生来说,2020年1月11日是令他们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学生送别他们朝夕相处半年的支教老师。这些支教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帮助学校不断提升当地的教师能力、办学质量,也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分别之际,老师和孩子们含泪紧紧拥抱。搭载老师的大巴缓缓启动,孩子们边哭边唱离别的歌曲,依依不舍。

牛市(组照之一) 苏雁良(辽宁)
三十家子大牲畜交易市场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镇南街村。市场具有百余年历史,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是辽宁省第一大牲畜交易市场,占地面积达150亩,交易区有5万平方米。
每逢农历二、七,买卖牲畜的人们大多前一天就到集市,凌晨就开始交易。集市有人畜过宿的大车店,还有专门沟通买家卖家的牛经纪,讨价还价时,还沿用老辈的手势暗地沟通。牛市日均成交在2000头以上,高峰期达4000多头。市场年交易大牲畜30万头,年交易额10亿元。

乡村小学(组照之一) 邵广红(辽宁)
2015年12月4日,晨光中,两个女孩在教室里说悄悄话。
我是来自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的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遗憾的是,我小时候没有留下任何影像。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我用相机记录下了孩子们的小学时光。希望他们永远像现在一样,保持一颗童心,不论未来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去面对,永远热爱生活。

乡村亦艺术(组照之一) 金响珍(浙江)
2020年7月,从事街画创作的陈思宇带领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街画创作艺术家集聚绥云,开启了“涂村计划·上小溪街画艺术节”。白墙黑瓦被年轻的艺术家们描绘上色彩,绘成了一幅幅灵动的街画。尤其到了静谧的夜晚,古老的乡村如同西子一般,淡妆浓抹总相宜,散发出艺术的气息。
上小溪村已成为红遍绥云乃至整个丽水的新晋网红街画艺术村。街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乡村,是一个生活平台,用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的记忆,带动乡村文化的提升。

一粒稻种的历程(组照之一) 陈群(重庆)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现代种业技术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从事杂交水稻等各类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的高科技现代农业公司。一粒种子从播种、收获到制种、检测,每一项工序都凝聚着汗水和智慧。

圆梦人(组照之一) 孙志勇(辽宁)
京沈铁路朝阳段北票境内施工现场。京沈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之一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由北京朝阳站引出,途经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和阜新市后引入沈阳铁路枢纽。
这些工人师傅大多来自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是高铁事业的建设者,更是中国梦的追逐者。
入展作品选登

清晨的收获 马守美(山东)
2020年6月1日凌晨3点,山东省潍坊市半截楼村,村民在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搬大桔 周玉燕(香港)
2019年1月28日,广东省佛山市北滘镇坤州村,桔农们忙着搬运年桔。

草莓直销 施明忠(上海)
2019年4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村民在路边直销草莓。

理麻女工 伍雪仪(广东)
2021年1月4日,广东省湛江市,工人们整理剑麻纤维。

农家乐 李春亮(河南)
2018年10月2日,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五龙镇丰峪村,喜获丰收的村民笑逐颜开。

丰收的喜悦 唐磊(重庆)
2018年12月28日,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贵措村,当地的柑橘迎来丰收,农民背着柑橘到收购商处销售。

丰收宴 黄建民(湖北)
2020年9月14日,湖北省远安县,忙完收割的村民在田间就餐。

乡村打麦场 肖社会(河南)
2018年6月2日,河南省南嵩县阎庄镇窑湾村,一字排开的脱粒机正在打麦场上作业。

开心农场 陈旗海(江西)
2020年6月17日,江西省上高县,上甘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农场采摘蔬菜。

辣椒红了,农民乐了 李坤(吉林)
2020年9月14日,吉林省梨树县泉眼岭乡,泉盛农牧业合作社的240晌红辣椒进入采摘盛期,椒农们在地里精选、装袋。

渔港早市 周玉燕(香港)
2018年4月15日,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渔民在海上经过一夜的辛苦劳作,收获了大量海鲜,渔港早市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体验学农 章晨(江苏)
2018年10月28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湖桥村,老师组织小朋友到农村体验、学习农业生产,让小朋友们懂得节约粮食,爱惜农民的辛勤劳动成果。

丰收盛会 齐华(山西)
2020年10月15日,秋收时节,山西省广灵县西加斗村,村边空地上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玉米“小山”。

播种希望 陈彩娥(江苏)
2020年6月8日,江苏省甪直镇,当地农民驾驶新型插秧机进行作业。

出淤泥而不染 金泽锋(广东)
2019年7月30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乡村,农民冲洗刚挖出的莲藕。

繁忙的码头(组照之一) 张巧玲(福建)
2020年12月19日,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宫前村码头,一派忙碌景象。满载而归的渔船上,渔民们加紧搬卸海货,鱼贩穿梭其间,交易声不绝于耳。卸鱼、分拣、过磅、交易,转运、补给渔需物资……组成东山岛渔港的交响曲。这个7000多人的小村庄,拥有400多艘出外海打鱼的大渔船,小渔船则多得数不清楚。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省村级最大的渔港。

秋播时分 李玄(江苏)
2019年8月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村民正在317国道旁田间播种。

生态家园幸福果(组照之一) 黄国明(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涂岭镇邱后村盛产荔枝,源于宋代,以晚熟优质而闻名。近年来,邱后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打造千亩荔枝园,生态引领新农村发展,农民喜获幸福果,乡村振兴战略展现新活力。

柿饼飘香致富路(组照之一) 许玲玲(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城厢镇光德村有着悠久的柿饼制作传统。每年深秋入冬之际,光德村都会进入柿饼晒制生产的最佳时期。家家户户将精选出的柿子削皮清洗后,摆放于竹匾之上,晾晒于院子、屋顶,空气中也弥漫着清香。远远望去,金灿灿的柿子颇为壮观,一派红火的丰收景象。光德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柿饼村”,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种花脱贫(组照之一) 房振宏(河南)
2021年1月16日,河南省原阳县齐街镇化庄村花卉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花农们正在劳作。这些菊花通过采摘、打捆、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当地有着10余年的花卉种植历史,近年来,齐街镇大力扶持推行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安置了化庄村18户建档贫困户及周边近百户村民就业。

繁忙的盐场(组照之一) 黎宏贤(广东)
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马留盐场依托海洋优质海水为原料,继承采用“十二道古法滩晒制盐”技艺生产海盐,全面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每年夏季,盐工们冒着高温,各司其职,辛勤劳作,一片雪白的盐田结晶池呈现出繁忙的景象。

大山里的“跨越”发展 王健(浙江)
2020年8月19日,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在建的高岭头水库特大桥。

防治机械化 范靖(陕西)
2020年3月5日,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局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选举 徐时涛(浙江)
2020年11月20日,浙江省永嘉县瓯北街道,村民参与社区选举,填写选票。

乡村景象 彭琴(江西)
2018年11月11日,江西省弋阳县圭峰镇夏家村。

新村 张巧玲 (福建)
2018年6月21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新貌。这片新村于2013年底建成,村民大多搬进了新居。2014年底,布楞沟村实现整村脱贫。

盐场女工 马朝武(福建)
2018年10月10日,福建省惠安县,村民正在晒盐。

温暖的电话亭 黄跃(福建)
2018年9月13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孩子们通过公用电话与家人联系。

刺绣培训 郁良权(广西)
2018年8月3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的“巧手助脱贫”苗族刺绣就业培训班上,来自香港的老师讲解传统手鞠刺绣知识。苗、瑶、侗、壮、水等少数民族村寨的53名贫困户妇女参加了培训。

美丽乡村 王新泉(福建)
2019年11月18日,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乡菊径村夜景。

大山的希望 张朝阳(重庆)
2020年6月25日,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周家山,一座在建的大桥四周云雾缭绕,朝霞弥漫,桥身犹如飞架在云雾之中,云卷云舒,恍如仙境。

自然与科技之光 宋林继(山东)
2020年8月31日,青海省格尔木市,夕阳下的鲁能5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站。

歌唱祖国 李新义(河南)
2019年3月29日,河南省尉氏县门楼任乡沙沃村,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的快闪活动在千亩桃花林中举行。

乡村戏台(组照之一) 胡型众(浙江)
2019年8月31日,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北山村迎来了戏班子的演出。平阳县西部山区家家户户出资邀请戏班子入村演出,让村里的老人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祈福平安顺利、年年丰收。

大苗山里的第一书记(组照之一) 龙涛(广西)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县198个行政村有贫困村100多个,贫困户近3万。自2012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先后6批次,选派300多名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融水县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一到两年的扶贫工作。他们在苗家侗寨抓党建、引项目、筹资金、送技术,着力解决贫困村公路、饮水、用电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服饰、林下灵芝、茶叶、香猪、凤花鸡等特色产业,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有效地帮助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土豆变“金豆”(组照之一) 左碧薇(甘肃)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这里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水源、耕地无污染,是种植马铃薯的理想之地。武威市的古浪、民勤等地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让马铃薯变成“金蛋蛋”,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呼风唤电舞长剑(组照之一) 韦伟海(广西)
镇龙山风电场位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西侧、镇龙山一带山脊区域,装机容量50兆瓦。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发电与旅游观光,对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供能具有重要意义。

欢歌洒向致富路(组照之一) 贾作祥(辽宁)
2021年3月16日,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镇宋杖子村,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秧歌队伍走在演出的路上。
凌源高跷秧歌是辽宁省凌源市传统的群众性活动,已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凌源地方志记载 ,这种秧歌在清代初期已出现。凌源高跷秧歌是一项来自劳动人民长期艺术实践,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在表演风格上集歌唱、舞蹈、戏曲、杂技、音乐为一体,既古朴淳厚、活泼浪漫,又炽烈火爆、舒展豪放。在表现内容上,多以爱情、劳动、生活、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每到节庆,高跷队都会自发组织演出。

保障供应 彭镇强(广东)
2020年3月11日,广东省麻章区太平镇,一名养鸡场场主冒着早春的冷风,骑摩托车赶着将肉鸡运往市场。

航拍婚纱照 陈增芳(浙江)
2019年10月22日,浙江省松阳县大木山茶园,一对新人在绿道上拍摄婚纱照。

黄河岸边 王书斌(河南)
2020年5月10日,河南省原阳县官厂镇小庄村,村民王小俊夫妇牧羊归来,在黄河岸边的船上自拍。

负重前行 宋林继(山东)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威海市,一对夫妻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把养殖浮漂载回家。

“金元宝”富了咱的家 刘锋锐(湖北)
2019年5月5日,湖北省监利市,朱河镇周胡小学学前班的学生胡灿调皮地提起满满一篮鸭蛋,测试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家养了1200只鸭子,日产蛋约1100枚,实现脱贫。

隔离不住的关爱 朱亚云(河南)
2020年2月2日,河南省夏邑县中峰乡朱双楼村,村卫生室医生和村干部为返乡隔离人员送去生活补给用品。

进城 张千用(浙江)
2019年3月23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庙下乡,村民背着家禽进城赶集。

婚礼进行曲 蔡志敏(浙江)
2020年11月11日,浙江省临海市沿江镇南将新村,一户人家正在迎亲,新郎用网络支付的方式发给伴娘团红包。

年味浓浓 李增军(浙江)
2018年1月29日,浙江省武义县大莱村,从事土羊养殖业的王松昌(左二)正在雪地里宰羊,迎接新春佳节。

漏粉 苏雁良(辽宁)
2018年3月9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粉丝小镇”高桥镇的村民正在加工粉丝。

贫困村的追梦人 冯金德(河南)
2019年2月10日,河南省新乡市潞王坟乡西同古村, 村民正在去往排练春节演出节目的路上。

趣味抓禽 李智宏(安徽)
2020年10月10日,安徽省石台县,村民们正在进行趣味抓活禽比赛。

体验 施天安(浙江)
2021年2月28日,浙江省永康市唐先社区卫生室,一位农村大妈在体验头部磁疗仪。

田间直播 陈成光(浙江)
2021年2月25日,浙江省瑞安市桐浦乡,一对夫妻在田间进行网上直播。

快乐的女场主 孔祥付(黑龙江)
2019年10月3日,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德宝村,女场主张晓梅正在喂养“上树鸡”。

喜迁新居 黄明钊(广西)
2018年11月11日,广西藤县金鸡镇,村民喜迁新居。

美丽川星奔小康(组照之一) 孙静(江苏)
正值梨花桃花盛开季,一辆高铁列车穿越花海。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通过生态扶贫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伊甸园乡村旅游景区,大力发展“鲜果种植+采摘+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江苏独有的“乘着高铁赏梨花、看花海、采百果、居民宿”特色生态村。作为灌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川星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文明村等。

美丽新农村 幸福新一代(组照之一) 陈立文(广东)
石板沙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睦州镇东面,是西江下游极具疍家风情的一个江心小岛。近年来,石板沙村紧紧围绕“一岛一村一世界”主题,以“疍家文化”为核心,盘活石板沙渔耕文化,注入疍家文化元素,打造疍家墙画的文化街区。目前,石板沙已有30余幅墙绘,分布在石板沙村几条主要的街巷内,充分展示了疍家原住民的建筑和生活方式。如今的石板沙村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游乐园(组照之一) 刘俊华(福建)
2021年1月17日,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上沙村游乐园里,游客们在尽情游玩。自2019年年底以来,上沙村通过土地流转,利用荒地建成山顶乡村游乐园,使上沙村从寂寂无名的穷乡僻壤变为热门的文旅打卡地。
作品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634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