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格尔木,不能不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将军楼。因为,那是青藏线之父——慕生忠将军的故居。一早起来,收拾洗漱完之后,直接驱车来到将军楼公园。
走进园区,湛蓝天空下的那一片绿把我给吸引住了,昨天一天都处在在雪山大漠和荒野之中,久违的绿色一下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的心情一下清爽起来。
顺着绿荫道前行,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两层的小楼。

这就是当年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也是慕生忠将军的故居,人称将军楼。

将军楼始建于1956年10月,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居住、办公的地方。其前身为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为了深切缅怀和纪念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将军楼公园以将军楼旧址及慕生忠将军纪念馆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军垦拓荒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展现了历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走进将军楼,首先走进的就是慕生忠将军的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悬挂着一幅格尔木到拉萨的平面缩略图。

这些都是将军当年使用过的物品。公文包、电话、茶杯、马灯和暖水瓶。这样的办公用品现在的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吧?

墙上挂了一幅当年筑路军人劈山开路、奋战在前线的照片,看到这样的照片,让人无法不动容。我们今日能行驶在青藏线上,就是当年他们当年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换来的。

将军当年的房间,就是这样简陋。

衣帽,就是如此朴素。

这是当年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的会议室。

这个会客厅的布局在当年应该算是讲究的了。

这幅青藏高原挂图在当年是最重要的内容。

在没有电的当年,马灯就是唯一的照明工具。

这是慕将军夫妻的主卧。主卧的主体家具就是这么一张铁架子床。

洗漱工具就是两个搪瓷盆。

这是慕将军的书房,连个书架都没有,就那么一个大木头箱子。

起居会客厅,因为是要接待客人的,所以布置的稍微比住房考究一些。

慕将军最小的孩子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这是厨房和餐厅。

餐桌上摆放着一个多层饭盒,想必是当年在慕将军没法回家吃饭时送饭用的。

在一间稍微大点的房间里,展览着当年的一些资料与书籍。


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了青藏公路建设的那些艰苦的岁月,也记录下了在青藏公路建设中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与藏地民众的英雄事迹。




这些老照片,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在将军楼外,立有一尊慕将军塑像。

格尔木,记载了一个将军建设格尔木时的工作生活,为深切缅怀和纪念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继承和弘扬柴达木精神,同时为更好地提升格尔木市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营造富于时代精神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内涵,格尔木市于2005年决定投资建设将军楼主题公园。

公园以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慕生忠将军纪念馆、将军墙为文化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建设、军垦拓荒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为主题,已建成为集瞻仰纪念、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双拥共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

该主题公园以当年慕生忠将军的住所和筑路部队办公楼旧址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军垦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为主题,通过园林设计、雕塑艺术等手法,再现了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所带领的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开拓祖国内地通往西藏"天路"的感人场景。


这座已完工开园的主题公园已经成为格尔木市集城市园林建设、历史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城市新景观。



公园主体雕塑是纪念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的天路纪念塔,高度为39.16米,寓意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里程之和3916公里。

这个主题雕塑做的太好了,既形象又有纪念意义。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交汇到一起,顶天立地,直冲云霄。

在主体雕塑下面,有一个立体的青藏线地图,我将几个重要的地理位置拍摄了下来,表示我们已经走过的路程。





园内还坐落着具有纪念意义的慕生忠将军雕塑、反映当年筑路大军艰苦开路的群雕"筑路忠魂"、反映军垦拓荒的雕塑"铸剑为犁"、反映昆仑文化的雕塑"巍巍昆仑"、反映民族团结的雕塑"和谐"等。




这里还有一个二十七亩菜田的故事。

在园区的后面,有一座慕生忠将军纪念馆。

纪念馆用文字与图片和实物的形式,介绍了慕将军在建设青藏公路时的光辉事迹与动人故事。

1982年,慕将军再次返回格尔木,考察青藏公路,并兴奋题词:过去千里荒野,现在杨柳成荫。

在这个纪念馆内,也介绍了青藏公路的建设情况,让后人了解青藏公路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建成的。

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建造出这样一条位于世界屋脊的公路,其难度真是难以想象。

这个立体沙盘向我们展示了整条青藏公路的具体走向。由此可见其道路建设的具体位置,愣是在大山之间开辟出了一条天路。

也正是因为交通设施的兴建与发展,才在柴达木盆地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造就了格尔木这座新兴城市。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671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