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处平房院落,在大街旁拐两拐的小巷里。此时青旅每个房间的床位都被住满,南来北往老老少少的背包客们就混居在这个院落里。大厅和院子他们三三两两都自由组合到一块,聊着攻略见闻以及明天的行程,有情投意合者、眉来眼去者就会相约结伴同游了,不想动的就躺在床上,摆弄着各自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什么的。找到我的床位,先洗个澡,再坐大厅吃泡面,顺便听听吹牛或者吹吹牛,牛就在天上飞起来,气氛热烈活跃,因为没有对错,只有自由,爱参与参与,不爱参与可以回房躺倒发呆或睡觉。在这些旅行者中有徒步者,有单车骑行者,有汽车自驾游的、也有和我一样坐着火车或者大巴四处晃荡的,口音自然也南腔北调,各带光芒,总之多友好善意,毕竟旅行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当然也不绝对,比如西藏冒险王事件已经快发酵一年了,各种货色粉墨登场,让人看到了大千世界人性的善与恶对抗的焦灼,丑陋自私与贪婪罪恶让这个世界更加疯狂,所以说那里都有江湖,圈子的干净只是相对的,只是多和少的问题,没有本质不同,尽管这样,我们绝大多数人还依然选择美好,无论苦难如何侵袭,依然坚定的前行。又扯远了,拉回来。


格尔木”是蒙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说明这里的水资源丰富,马路边到处都有水渠,时不时的就会涌出清泉。这主要源于它南边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终年不化的冰川,而它又在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水就汇集在这里,所以格尔木城市的植被也相当好,称得上“高原的绿洲”,这里虽然身处高原,市区海拔也在2800米左右,气候温差大,夏天舒爽,冬天寒冷。
还是说青旅吧。青旅老板是个年轻小伙,热情厚道,正张罗拼人包车明天去格尔木周边的U型公路、水上雅丹、昆仑山口、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西台吉乃尔湖等几个景点,因为这里的景点多是自然景观,比较远也比较分散,之间距离都在百公里上说话,不包车是没有旅游专线一类的车能够到达的,纵使有长途车途径,也多是时间上没法确认与衔接匹配,一个人如果给养不够,扔在茫茫高原戈壁的无人区,困难是非常大的。
我来格尔木的目的就是感受下这座城市氛围,再就是出来几十天,修整一下,所以在格尔木住了两个晚上,景点能去就去,不能去就不去的,市里转转便好了。我在大厅里吃着泡面,和一位比我年长的湖南老兄及两个果洛州的藏族小兄弟瞎聊。
那位湖南仁兄五十多岁,是一个人骑着嘉陵70摩托单骑走天下的主,说是从湖南到四川再翻秦岭到陕西、甘肃,穿河西走廊进新疆,新疆转了个遍,从喀什没进藏,到和田一路进青海来到格尔木,准备从甘南这边进四川回湖南,出来已有两三个月了吧。我俩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着路上的各种见闻,而果洛徒步来的两个小伙子就要安静很多,静静听着我们的谈话,问他了就回我一句。


这两个藏族小伙二十多点,是同学,刚艺校毕业,是学唐卡绘画的,这次专门从果洛徒步北上西宁去了塔尔寺后,再一路走到格尔木,再沿着青藏线继续徒步到拉萨布达拉宫,从家里出来已经不少时间了,走的也不近。他们两个风里雨里晒得更黑,但看不出疲惫,脸上总洋溢着阳光灿烂的微笑,他们说这是信仰的力量。我问他们是磕长头一路走来的吗?他们说不是,他们只是步行,背的帐篷和户外灶具,如果路上走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天黑了他们就搭帐篷,做饭吃,他们还背了不少爸爸妈妈给他们带的糌粑。他们准备在格尔木多修整几天,配齐所需的物资和物品。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藏文音译,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特有的绘画艺术,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一幅好的唐卡是非常值钱的,唐卡绘画多是师徒相传,一个好的唐卡绘画师傅也需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才能真正的造就出来。虽然我没有看到他们画的唐卡,但他们两个谦虚低调的作派使我相信他们的唐卡也一定画的不错。
在藏传佛教的寺院里我看到过很多各式各样唐卡,但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在甘南合作的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外对面一整面山坡铺就的一幅大型佛祖的堆绣唐卡,色彩绚丽,硕大而另人震撼,那似乎是一年一度的晒经法会才有,我赶上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707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