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客家祖地
宁化县,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介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之间,紧邻江西石城、广昌县,这里是三江(闽江、赣江、汀江)源头之一。全境属于闽赣台地大面积抬升区的相对下陷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递降,并形成由北到南五条地带性地貌,低山、丘陵、盆地占全境总面积的96%。县城海拔320米。主要河道东溪、西溪会合于县城东郊,称翠江。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宁化是中央苏区县之一,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且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2011年底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客家祖地
石壁人原本中原汉人,从东晋开始,受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政策、外地经济渗透等影响,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唐宋时期,南迁汉人一度汇聚石壁,蔚为壮观。久之,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福建宁化县城西17公里处的石壁镇石礕村遂成客家祖地,是客家人的摇篮,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之谓。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福建宁化县城西22公里(新路十来公里)处的石壁镇石礕村。“北有大槐树,南有石礕村”,石壁是客家摇篮、客家人的祖地。
椐中国《何氏族谱总谱》记载,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为宁化石壁南迁梅州,何氏开基祖--念四郎公(源美公)之19世孙;唐宋以来,每逢清明、重阳两节,世居潮梅的何姓后人及其他各姓的客家后裔代表都会跋山涉水回到客家祖地“石壁”寻根问祖,祭拜祖先。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1995年落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公历10月定为“祭祖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十一年来,石壁客家祖地景区共接待来自国内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海外3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共37万人次,其中海外寻根祭祖团180个,33864名代表海外80多个客属团体。“客家祖地”品牌在海外客家人中的知名度日渐提高,回祖地石壁寻根祭祖的络绎不绝,年年攀升,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被海内外客家人公认为客家人的“麦加”,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宁化天鹅洞
天鹅洞群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岩溶奇观为最,含天鹅洞、神风洞、石屏洞、水晶洞、山涧一线天等6个风貌各异的溶洞,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因其山形似天鹅,且洞内钟乳石如同天鹅般洁白,故而得名。天鹅洞总深5华里,洞分上中下3层,前后7个大厅及49个大景,小厅小景不可胜数。洞内钟乳累累,石笋林立,有从四十米高处一泻而下气势磅礴的石瀑,亦有精巧玲珑如精雕细塑而成的石珊瑚,有石松参天的陡峭山峰,有玉树倒影平静的天鹅湖……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洞群中尤以溶洞地下河水中石林的景观在国内独树一帜。
神风洞又名神风龙宫,是地下河溶洞景观。该洞进口处有阵阵清风喷出,由此而得名。洞内纵深5华里,有三个洞厅、一个地下湖和一条地下河。洞内的三个大厅雄浑壮阔,“金钢守门”、“天龙出巡”、“银钟镇虎”、“济公圆梦”等岩溶景观造型极富韵味。洞内的地下湖水平如镜,步入湖中的莲花墩上,岩溶倒影清晰,独成一景。洞内最具特色的游览项目是泛舟于数千平米地下河水域,水中是岩溶倒影,洞顶密集的钟乳石挂着晶莹的水珠,让人有如置身于海底龙宫,为景区一绝。

姣湖
蛟湖又名龙王潭,位处石灰岩溶洞地带,原是受石灰岩溶蚀作用而成的漏斗,后由于地下岩溶水源的不断补给形成湖泊。蛟湖呈椭圆形,湖水清澈蔚蓝,面积只有18亩,最深处却达103米,是福建省最深的天然内陆湖,也为国内罕见的地质奇观。
湖水清碧如镜,可见大鱼浮动,人立湖边,有土动欲陷之感。湖泊三面低山围合,北面地势较低处有1米多宽的小口,终年湖水外流不息。水出湖底,湖面溢平,水位无论是大旱还是洪涝,均不升不降,堪称奇观。湖四周水草丛生,古树挺拔,有放生碑刻在。湖旁的村落是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故乡,黄慎曾在湖畔搭“蛟湖草堂”研读诗画,写成《蛟湖诗抄》流传于世。
宁化古镇也是历史悠久,景区还有:岩石寨,老虎岩洞,客家石壁等。
宁化美食:最出名的要数宁化老鼠干了,不知道大家敢不敢品尝。宁化鱼生、韭菜包、烧卖、大卷、三蒸汤、松丸、伊面等客家小吃。大家又起食欲了吧哈哈!小编不多少下期咱们看看三明清流去!那里还有什么等着大家呢?下期见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7275.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