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从小玩的八个地方,现在更漂亮了。

 2023-07-07 18:34:34

“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飞流激湍,六月炎天来避暑,松声飒飒水声寒。”这就是清代诗人张思宪笔下闻名的遐迩的五峰飞瀑

“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飞流激湍,六月炎天来避暑,松声飒飒水声寒。”这就是清代诗人张思宪笔下闻名的遐迩的五峰飞瀑。

五峰山位于距离西宁东北40公里的地方,因其山峰形状与人手伸开的五指相似而得名。《西宁府新志》称其“五峰林立,形如举掌,山胁左右有大泉二,余泉不计焉,林壑之美,最为湟中胜地。”这里山境幽雅,泉水众多,细流飞洒,好像瀑布高挂。古人认为“五峰飞瀑”是西宁古八景之冠,至今仍然是青海旅游胜地,是互助县4Α级土族故土园五大景区之一。

五峰山的主要景色是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树林、杨树林和桦树林,夏季三林郁郁葱葱,繁茂遍野,一株株笔直的树干冲上云霄,不侧不倚,挺拔而秀朗;到了秋季松青、杨黄、桦叶红,层林尽染,各具特色,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好看至极;三洞是东洞、西洞、北洞。洞里露冷苔苍,别有一番韵味。三泉是龙宫泉、隐泉、裂口泉。三泉水以龙宫泉水质最好,泉水经石雕龙口喷吐,沿七级石壁泻下,形成瀑布,水溅山径,在泉石周围刻有“山幽林更静,人间歌不尽,鸟语花香地,泉中水长流”等诗句。

从龙宫泉拾级而上,便是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同乐亭。十年内乱中它曾遭破坏。1979年以来,当地政府重新修缮油漆,使之焕然一新,还将它列为重要的旅游区。

温馨提示: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届时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声震四野,从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会,八乡四野觅知音”。

金娥晓日

在多年前一个美丽的季节,诗人张思宪清晨登上雄伟的娘娘山,在山顶的天池中见到了许多翩翩起舞的金蛾,朝阳照耀下的天池色彩斑斓,山花、蝴蝶相映成趣。面对大自然神奇的景象,他留下了“金蛾池水涌金蛾,五色斑斓迷目多。破晓云开登绝顶,惊人佳句问如何”的佳句,这便是保存完好的古八景之一——金娥晓日

山间的黄昏,来的那样迅速,那样了无生息,恍惚行走间,漫山雨雾紧随身后,不知不觉,松也肃穆、石也暗淡、影也婆娑,置身山顶开阔处,不辨星光,雨雾氤氲,挟裹了远山近岭,风轻轻拂过,如隐隐的涛声,你听,它在向我们讲述那座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余里,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娘娘山

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这里流传久远的名胜古迹和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无不令人神往。诗人、画家、风流名士也曾慕名而来,写下“呼得老妻烹酒醉,终夜狂歌”的快乐人生意境。据史料记载,公元609年隋炀帝率文武百官和各种服役人员约十万之众,巡游河右(河西的别称)亲征吐谷浑。炀帝胞妹乐平公主随行,殂于金娥山,后建成圣姥庙。因圣姥俗称娘娘,故金娥山又叫娘娘山。还有一种传说是跟随隋炀帝西征的众多妃子当中,当时有个叫金娥的,由于厌弃禁宫生活,来到娘娘山出家。后来金娥病逝在山中,人们将她埋葬在山腰,被封为圣母,并建设庙祭祀她,因此把这座山称为金娥山,俗称娘娘山。

历经岁月的娘娘山如同一位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一条玉带般的云雾横缠着逶迤的群山,风景迷人,妩媚动人 。

当我们沿着曲折迂回的羊肠小道攀登,走过峰回路转,顿生“云开别有天”的情趣。有时晴天里会突然洒下阵阵细雨,偶然又会看到一股白蒙蒙的水雾,从悬崖间喷薄而出,飘游于峰顶山腰,更有涓涓溪流,潺潺涧水,如飞虹流彩,令人心旷神怡。


当我们漫步于深秋时节,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眼前的一切,都变地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娘娘山的秋景像似被涂了一层彩,极富神韵。火红色、金黄色的叶子,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着阵阵秋风,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里风景秀丽,这里民风淳朴;这里有连绵的草山,错落的茂林;这里有广袤的原生态森和秀丽的大自然,这里还有悠久的历史......如今,这里开展了攀岩、高墙、阶梯等素质拓展活 动以及户外烧烤等娱乐活动,早已成为出游的必行之地。

娘娘山位于大通县桥头镇西侧,距县城5公里哦。(若从西宁出发,徒步也是不错的选择哦!锻炼身体嘛,嘿嘿)

龙池夜月

天空薄幕轻垂,暗蓝的星辉点点;路边繁花竞开,迷人的清香浅浅;皎洁的月光下,一幕幕浓浓的回忆令人如痴如醉.放飞思绪,将所有的思念传递于指尖,融入这行行的字迹里,随风飘向遥远而又古老的你——龙池夜月。

所谓“龙池”,指的是位于火烧沟所在的苏家河湾村西南的一眼泉水。在许多老西宁人的记忆中,喝药水是难忘的。走过田埂,来到宽宽的沟壑间,一股小酒杯粗细的泉水,从一根铁管子中涓涓流出的景象历历在目。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在县(西宁)西八里苏家河湾庄西南,有山如覆釜,高十余丈,泉自顶出,其眼径尺,而深不可测。水泛出,沤起如杯盂,上有龙王、药王庙宇,邑民遇旱,辄祷之。”据苏家河湾村的老人们介绍,药水泉还称五龙宫,是西宁古八景之一。

历史:学者靳育德先生在《河湟随笔》一书中记载,早在明代,药水泉旁就盖有龙王、药王二庙,到了清朝,二庙就已荒废。清康熙44年(1750年),时任西宁临巩总兵的殷泰曾留下了药水泉“壅塞所年,莫知所踪”的感慨。两年后,殷泰率士兵来到药水泉旧址,“启大石,忽得水涌出,清冷无比。”在殷泰的规划下,士兵们刨土成池,并在水池四周镶嵌石块。殷泰还特意写了一篇《重修都龙王庙记》,以记此事。

此后的两百多年间,药水泉得到了人们的精心呵护,并最终成为了湟中古八景之一的“龙池夜月”。诗人张思宪曾赋诗盛赞过“龙池夜月”的盛景:“龙池环注五龙宫,一水清澄月正中。底事夜深风静候,恍如龙戏玉珠同”。

到了上世纪40年代,饱经沧桑的药水泉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光。重修后的药王庙也在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当年泉水清澈,夜色清朗,明月高悬,恍如龙戏,涌如喷珠的美景早已成为了远古的记忆……

Now: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龙池”所在地苏家河湾的村落已经搬迁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海湖新区林立的高楼和秀美的湿地公园。

现海湖新区五矿柴达木广场北侧(药王庙原址)的一片空地上在复原一间大殿,大殿的正前方是一座孙思邈的雕像。这就是“龙池夜月”中重要建筑药王庙的复原工程。新的药王庙逐渐成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相关部门要将药王庙景区建成一个与周边环境协调的风景区,虽然湟中古八景之一“龙池夜月”已不复存在,但是复原后的药王庙景区可以成为海湖新区一处新景。

药王庙所在湿地公园两岸树木翠绿、鲜花争艳;河中碧水幽幽,芦苇摇曳,偶尔会有三两朵睡莲,带着江南水乡的娇艳与妩媚在眼前轻轻漂浮;过河的栈道,还有银色的沙滩印象……自然天成,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旧景换新颜,这里成为了一个高品质的休闲场所,成为了 西宁人民的 “自然疗养吧”。

温馨提示:复原的药王庙位于文博路与文景街十字路口处。

湟流春涨

湟流,指湟水河。作为黄河流域上游的支流之一,它是黄河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高原人一代代生命获得延续和繁衍的摇篮,又被称为“母亲河”, 我们也称之为“生命之水”。早在四、五千年前,高原人民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化。

湟水河在四季的欢歌里挥洒着雪白的浪花,不因烈日而消散、不因寒冷而调零。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川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西宁古八景之一“湟流春涨”。

北宋李远在《青唐录》中描述当时湟水流域是 “宗河(湟水)行其中,夹岸皆羌人居,间以松篁(篁概指灌木也),宛如荆楚(江南地区)。羌人多筑物而居,激流而碨(水磨)”。在湟水的哺育下,河谷地带在明代以前草木丛生,绿树成荫。在那茂密的丛林中野生动物成群结队,连麋鹿等大型食草动物也游于其间。此番景象,有清乾隆年间西宁府学教授屈笔山西宁东郊《观猎》诗为证:

雨罢风和黄鹂鸣,高原原上景清明。

无营散兵东郊出,麋鹿不猜弄晚晴。

鲁青公园、滨河路、门源桥下、麒麟湾、建国桥下,已是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工程,暨北川、海湖、宁湖三大湿地建设,让湟水两岸绿色尽染,生机蓬勃,它们也将成为西宁的新地标。

如今,湟水河两岸因城市建设而日新月异,漫步湟水岸头,纵目四望,只见长虹卧波,岸柳倒映,公路如砥,高楼似林,良田漠漠,渠道纵横。夜里万空灯火,映入清波,如抖落一天星斗,万斛明珠,风景煞是宜人。

高原夏都的“水清了,绿地多了,湟水河两岸也越来越美了。” 我们不仅可以再次目睹母亲河“湟流春涨”的恢弘景象;也可以感受到生命之水赋予整座城市的灵动气息;更可以在宜居的夏都享受幸福生活。

凤台留云


它从河湟腹地走来,浸染着河湟文化气息;它从纷繁历史中走来,历经沧桑岁月;它从高原古城走来,百经锤炼、名存久矣……“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在这样的诗境中,我仿佛看到了坐落于南山的西宁古八景之一--“凤台留云”,那凤、云、羌笛,月亮交织融汇在青海高原的上空,清秀婉约、精美绝伦。

西宁南山又名凤凰山,山上有亭,名为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由此而来的 “凤台留云”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当登临绝顶,纵目远望,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看,西宁的全景尽收眼底。

经过二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凤凰亭受地质条件影响而塌陷, 2001年,西宁市与上海浦东新区合作,在凰亭原址上进行了重新规划修建,称为凤凰台。凤凰台主体象征凤凰,寓意“千帆竞发,奋发有为,八面乘风,蒸蒸日上”。如今,凤飞走了,云却留着,那一弯新月风骨仍存,那一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这一胜景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发展变化,带给人们崭新的景象。

凤凰台下,是风景秀丽、休闲观景的南山公园,公园以现代园林建筑的大手笔,突出体现植物造园和造景,以绿色为背景,映衬亭、廊、桥、楼、阁、水景、置石等园林建筑设施,经过多层次地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建成了独具特色、精巧秀美的森林公园景观,现有凤凰台、百花园、五彩流溢、金桐留凤、浦宁友好园五大景区,已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凤台留云位于……小编还是直接告诉您南山公园的地址吧--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凤凰山路211号。

◆途经公交路线:103、105、16、17、18、19、21、24、31、38、71、82等,南山公园路口下车即可。

◆Ps:天气这么好,一定要步行上山才有意义哦!当你漫步于山间小路,清新的空气定会让你顿感神清气爽;当你登临山顶,悠久的历史气息定会带你重新领略昔日那番迷人的景象…

文峰耸翠

那烟雨,还蒙蒙,可知岁月匆匆;那蒙蒙,还烟雨,踏寻文峰耸翠处……是的,你猜对了,走过北山烟雨后,今日小编将与你共同走进西宁古八景之三——文峰耸翠。

文笔峥嵘灵秀钟,

新晴更见翠千重。

孤高自有凌云势,

直作边城第一峰。

——基生兰

文峰耸翠景区坐落在南酉山文笔峰上。走进景区,呈现在眼前的有文峰碑、观景亭、文峰书院等标志性建筑。文峰碑“塔影林荫、幽静宜人”。文峰塔青砖包裹,连同原有的文峰塔基座共五层,四面砖雕飞拱,面朝西宁市区的塔身砖雕横匾写有“钟灵毓秀”四个苍劲有力的的大字, 面南朝凤凰群山的塔身上同样有砖雕横匾,写有“文运昌盛”四个大字,历经风雨沧桑岁月的古文峰塔,默默地注视着古城西宁日新月异的变迁,她见证了西宁五百多年的历史。

文峰书院位于文峰碑西侧,它是一座仿古建筑,书院内主要展示有关文峰碑的历史记载、青海省历史文化名人的诗词佳作等。在文峰碑东侧建有一处文化广场,有地雕、景墙和雕塑,景墙上雕刻着表现儒家文化的诗、书、礼、仪等;广场绿地中心伫立着一位诗人的雕塑,仿佛正在吟诵着古诗佳句,整个景区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代,“文峰耸翠”以其山峰遍覆苍翠绿阴,极目望去“青螺翠黛”的迷人景象吸引着众多游客,1966年随着文峰碑被炸毁,这处游览胜地沉寂了。文峰碑是“文峰耸翠”中惟一建筑物,始建于明弘治148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西宁兵备副使柯忠,为推动西宁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动民众,在文笔峰顶修筑文峰碑。文峰碑顶尖供奉的是是主管文化与考试的神祗文昌君和魁星,每年高考前,莘莘学子都要前来拜一拜文峰碑,并且许下心愿,高考结束后,前来还愿。

怀着对过去文化的崇敬,站在文峰古迹的脚下,瞻仰这些残存的遗迹,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文峰耸翠才人出,魁星楼下敬辈人。虔诚俯身祭文昌,妙笔锦绣好文章。”古人先贤为了弘扬一种精神、为了传承文化脉络,在西宁凤凰山最高的地方修庙立塔,告诫后世子孙任何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脉,要敬畏已经过去的文明、要传承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

北山烟雨

走过凉风习习的小峡;目睹过恬淡安静的休闲之地;领略过“清风正气两相宜”的石峡清风,今日,请继续跟随小编的脚步,与我一起去感受那番烟雨蒙蒙……

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却忆草堂留我住;爱他水墨米颠呼——“北山烟雨”是西宁市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也是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在朝晖夕阳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当高原乍雨时睛季节,观游北山,烟雨蒙蒙,山隐雾中,殿宇塔寺洞群似笼罩了一幅轻纱,时隐时现,道路纵横像是几笔粗墨,片片树林犹如淡墨渲染,好一派隐约模糊、水墨入画的意境。

面对自然界这神奇的造化,你会在一刹那间万念俱空。你不得不惊叹于千百年的风剥雨蚀和鬼斧神功,不得不折服于这状如层楼迭起,形如宝塔凌空的奇峰。

历史:北山寺古称土楼观。明代称之为永兴寺,近代改称北山寺。北山寺依山面水,居高临下,上有断岩壁立,下有陡坡相连,地势险峻,气势宏伟。千百年来,北山寺有过香火鼎盛,也有过坎坷。据传有三次被毁,四次重建。

现如今,走进北山烟雨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恢弘壮阔的烟雨楼,周边建设有四方亭、观景亭、山色亭3座景观亭和曲廊、折廊、茶廊等廊道,这些景区和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相互映衬,形成一体;沿北山烟雨景区石阶而下,可到达土楼观,景区与土楼观相融合,形成一处集文化娱乐、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景区。

温馨提示:可乘坐10、11、19、21、66、80、84、107路公交车到北山市场站下车,需要走15分钟左右,到山脚下。注意有两个上山的路,一个路口通往北山寺道观,另一个向西100米的路口是通往北山烟雨的哦。

石峡清风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谷地中部的古城西宁距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天高云淡、丹桂飘香;这里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这里有崇山峻岭、烂漫山花;这里有特色民族,有风土人情,更有动人的传说……

自古以来,西宁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意志,开辟了风景如画的夏都,同时也独具匠心的创造出了西宁古今八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沧桑岁月的冲刷中,有些景象虽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但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至今仍然吸引着中外游人……此时此刻,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进西宁古八景之一--石峡清风。

“悬崖壁立奇峰峻,河水奔腾波涛涌;清风正气两相宜,敢将赤诚慰自心。”小编在此斗胆献诗一首,旨在向大家说明它之所以成为八景之一,人们所咏的,不仅是峡谷吹来的自然风,或者是沿途秀丽的自然风光,还借物咏志,希望和祈求从这个风光秀丽的小峡经过的官员,两袖清风。

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小峡也为人们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昔日此地重山环复、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击山,丘峦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伟的小峡。

而今的石峡清风景区以石峡清风阁为主景,建设有六角亭、景墙、花园池、塑石假山等设施和小品,巧妙地把建筑、小品、景观长廊、园林植物等要素和现有地势相结合,形成一处集感受历史文化内涵、欣赏自然风光、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区。即便是夏日炎炎,行走在此处仍觉得凉风习习。当年那“石乱马蹄稀”的情景已成为一段历史的回忆。

(来源:美丽西宁魅力公园;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本文链接:http://www.xnsqbw.com/post/7462.html 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